优范网 汉语词典

給事中

速览

“给事中”是中国古代的官职名,以下是其较为常见的含义和相关情况:

秦代至清代

  1. 秦始置:为加官,即在本职之外另加的官职,可出入宫禁,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等,常侍从皇帝左右、顾问应对,地位较为重要。
  2. 汉代沿置:仍为加官,可在殿中给事,有机会参与诸多朝政事务的议论等,权力有一定发展,比如可以对一些决策、诏令等提出意见。
  3. 魏晋之后:逐渐成为正官,其职责包括侍从左右、规谏讽喻、审核尚书奏事、封驳诏令等方面。比如对于朝廷要颁布的诏令,如果给事中认为不妥,可以提出封还驳正,阻止其不当施行。
  4. 唐宋时期:是门下省之要职,在审查诏令、签署章奏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对于维护朝廷决策的合理合规性有重要意义,是中央行政监督及封驳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5. 明代:给事中分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科给事中负责侍从规谏、稽察六部百司之事等,权力涉及对六部日常政务运作的监督、纠察等,对官员的履职情况等也可进行弹劾,在明代政治生活中有较大影响力,常能对朝政运行起到一定的制约或推动作用。
  6. 清代:初期沿明制设六科给事中,后雍正时将其并入都察院,职权有所变化,与监察御史职责更为接近,主要执行监察、弹劾等方面的职能,参与对官员及各项政务的监督检查等事宜。

总之,“给事中”在不同朝代虽具体职权和地位有一定变化,但总体上多与侍从皇帝、参与朝政议论、审核监督诏令奏事等相关,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承担特定职责以维护朝廷行政规范与合理决策的重要官职。

详细释义

“給事中”的读音

拼音读音
[jǐ shì zhōng]
汉字注音:
ㄐㄧˇ ㄕˋ ㄓㄨㄥ
简繁字形:
给事中
是否常用:

“給事中”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给事中 jǐshìzhōng

(1) [name in ancient] 官名。秦汉为加官,晋以后为正官。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

给事中戴凤翔。—— 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

给事中钟宇淳。

辞典解释

给事中  jǐ shì zhōng  ㄐㄧˇ ㄕˋ ㄓㄨㄥ  

职官名。秦、汉时,无论何等官职,若加上给事中之衔称,即可出入宫庭,常侍帝王左右。魏晋时始为正官。隋代给事中一度改称为「给事郎」。唐、宋以来,居门下省之要职,掌侍从规谏。
也称为「给谏」、「给事」。

网络解释

给事中

给事中,秦始置。为加官,位次中常侍,无定员。所加之官或为大夫、博士或议郎,御史大夫、三公、将军、九卿等亦有加者。加此号得给事宫禁中,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每日上朝谒见。
官名。秦置,汉魏相沿。为将军、列侯、九卿以至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晋始为正官。隋唐以后,成为门下省之属官,掌驳正政令之事。唐一度改称“东台舍人”,旋复旧称。

“給事中”的单字解释

】:[gěi]1.使對方得到或遭受到。2.被。表示被動。3.為;替。引進動作的承受者。4.跟;向。引進動作的對象。5.讓;使;叫。表示容許或致使。6.用於動詞前,表示加強被動或處置等語氣。[jǐ]1.豐足;充裕。2.供給;供養。3.泛指供應。4.敏捷。5.連及。
】: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給事中”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