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秧歌剧

速览

秧歌剧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戏剧形式。

它主要特点如下:

  • 起源与发展:源于民间的秧歌活动,在陕北等地区的秧歌基础上发展起来。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等革命根据地蓬勃兴起并得到大力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文艺宣传形式。
  • 表演形式:通常载歌载舞,将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紧密结合。演员们通过生动的歌舞动作、表情及对白来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音乐多采用民间曲调,旋律质朴、节奏明快,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常见的如陕北地区的一些民歌小调等经过改编运用其中。
  • 内容题材:早期多反映当时根据地的现实生活,如劳动生产、军民关系、反对封建等内容,起到了宣传革命思想、鼓舞群众斗志、反映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像著名的《兄妹开荒》就是经典的秧歌剧作品,生动展现了边区人民积极生产的情景。

总之,秧歌剧是一种富有民间特色和时代意义,以活泼生动的表现形式来反映生活、传达情感与思想的戏剧品类。

详细释义

“秧歌剧”的读音

拼音读音
[yāng gē jù]
汉字注音:
ㄧㄤ ㄍㄜ ㄐㄩˋ
简繁字形:
秧歌劇
是否常用:

“秧歌剧”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秧歌剧 yānggejù

[yangge opera] 由秧歌发展而成的歌舞剧,演出简单,能迅速反映现实

辞典解释

秧歌剧  yāng gē jù  ㄧㄤ ㄍㄜ ㄐㄩˋ  

一种歌剧。新兴于对日抗战时期。以新编剧本取秧歌形式表演,演出方式简单,并能反映现实。

网络解释

秧歌剧

秧歌剧是一种剧目类别,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型小歌剧,音乐吸收了戏曲中的郿鄂,道情和陕北民歌。剧情较为简单,主题集中,有两、三个角色。反映边区人民的大生产运动、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等内容。
是在旧秧歌中的“小场子戏”基础上,综合吸收当地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等音乐与表演形式而创作。秧歌剧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

“秧歌剧”的单字解释

】:1.植物的幼苗:树秧儿。白菜秧儿。黄瓜秧儿。2.特指水稻的幼苗:秧田。插秧。3.某些植物的茎:瓜秧。豆秧。白薯秧。4.某些饲养的幼小动物:鱼秧。5.栽培;畜养:秧几棵树。秧了一池鱼。6.姓。
】:1.能唱的文辞或歌曲:诗歌。民歌。2.歌唱:载歌载舞。
】:1.戏剧:演剧。话剧。独幕剧。这个剧的主题很鲜明。惨剧。丑剧。2.(Jù)姓。3.猛烈;厉害:剧烈。剧痛。剧饮。剧变。加剧。

“秧歌剧”的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