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昆腔

速览

昆腔,也叫昆山腔,是戏曲声腔、剧种。

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解释:

起源与发展

  • 起源于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一带,是南曲的一个支派。最初它只是民间的清曲、小唱,元末顾坚等人对其进行了改良。
  • 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等人借鉴吸收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其他声腔的长处,对昆山腔进一步改革创新,使得昆腔在曲调、演唱技巧等方面更加完善,具有了婉转细腻、流丽悠远的特色,开始广泛流传并逐渐成为主流声腔之一。后来,昆腔与各地的方言、民间音乐等相结合,发展出了众多的流派,并形成了多种以昆腔演唱的剧种,如昆曲等。

音乐特点

  • 曲调:旋律优美,行腔婉转,有“水磨调”之称,在演唱时注重字音的清晰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讲究依字行腔,字正腔圆。
  • 节奏:节奏变化丰富多样,既有舒缓悠长的慢板,能细腻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也有节奏明快的快板,可展现紧张的情节或激动的情绪等。
  • 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合唱(如帮腔等形式在一些剧目中存在)等多种形式配合,乐队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三弦、琵琶等。

艺术影响

  • 在戏曲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对后来诸多戏曲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多剧种在音乐、表演、剧目等方面都吸收借鉴了昆腔的元素,如京剧等剧种就有不少昆腔的剧目和演唱片段保留。
  • 其剧目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故事、爱情传奇、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文学性很强,不少剧本的唱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释义

“昆腔”的读音

拼音读音
[kūn qiāng]
汉字注音:
ㄎㄨㄣ ㄑㄧㄤ
简繁字形:
崑腔
是否常用:

“昆腔”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地方戏曲声腔之一。参见:昆腔

辞典解释

昆腔  kūn qiāng   ㄎㄨㄣ ㄑㄧㄤ  

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的剧种。始于元代,最初是江苏昆山一带民间所流行的清唱腔调,故称为「昆山腔」。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以昆山腔为基础,综合我国各地方腔调,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锣鼓等为乐器,旋律婉转细致,擅长抒情,有「水磨调」之称,为集南北曲大成的时曲,是明代到清中叶以前我国主要的戏曲腔调。由于所唱的是曲牌,故称为「昆曲」;因以江南苏州昆山一带的语言演出,故也称为「昆剧」。

网络解释

昆腔

昆腔也叫作昆曲、昆山腔。戏曲声腔之一,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昆腔”的单字解释

】:1.哥哥:昆弟。2.后代;子孙:后昆。3.众多:昆虫。4.“昆仑”的“昆”。
】:1.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口腔。鼻腔。胸腔。腹腔。满腔热血。2.(腔儿)话:开腔。答腔。3.乐曲的调子:高腔。花腔。昆腔。唱腔儿。唱走了腔儿。4.说话的腔调:京腔。山东腔。学生腔。5.用于宰杀过的羊(多见于早期白话):一腔羊。

“昆腔”的相关词语

“昆腔”造句

昆腔是几大戏曲声腔之一,在明代发展很快.

昆剧是一种戏曲声腔、剧种、简称昆腔、昆曲或昆剧。

一个在豆子她爸的网志上碰到的女生.热爱昆腔和越剧,以及其他戏曲.

这致使昆腔传奇显现出全新的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在戏剧舞台上展示出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生活场景。

晚明散曲家施绍莘是明人散曲中之大成者,他采用昆腔新声创制了许多优秀的散曲作品,并且获得非常好的市场反响。

单口唱也叫昆腔曲,由1人单独演唱.

少年时代的他喜吹笙箫管笛,擅打锣鼓番点,尤精昆腔小曲。

吟诵是即兴的,没有谱,但它应用的是昆腔和弋腔。

于是,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

沪上的昆剧名票、“昆腔京韵俱乐部”创办人赵云健在“三八节”前夕,和上海图书馆周末讲堂合作,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昆曲丽人行”的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