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的读音
- 拼音读音:
- [hòu jìn]
- 汉字注音:
- ㄏㄡˋ ㄐㄧㄣˋ
- 简繁字形:
- 後晉
- 是否常用:
- 是
“后晋”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后晋 Hòujìn
[the Posterior Jin Dynasty] 五代的第三个朝代,石敬瑭所建立的。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沙陀人石敬瑭,向契丹皇帝称儿皇帝,割云燕十六州给契丹,历二帝共十一年
辞典解释
后晋 hòu jìn ㄏㄡˋ ㄐㄧㄣˋ朝代名。(西元936~946)五代诸朝之一。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借契丹兵力灭后唐,建都开封,国号晋,史称为「后晋」。后为契丹所灭。
也称为「石晋」。
英语 Later Jin of the Five Dynasties (936-946)
网络解释
后晋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帝,12年,另别称为石晋,初定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后迁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夏,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不久攻入洛阳,灭后唐,石敬瑭割地称儿的做法受到许多人的反对,包括他自己过去的亲信。石敬瑭死时,立侄石重贵为继承人。登基后,石重贵决定渐渐脱离对契丹的依附,他首先宣称对耶律德光称孙,但不称臣。944年契丹伐晋,双方在澶州(今河南濮阳南)交战,互有胜负。945年契丹再次南征,石重贵亲征,再次战败契丹。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重威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灭亡。后晋亡后,河东节度使北平王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
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甘肃、湖北、江苏、安徽的一部分。
“后晋”的单字解释
“后晋”的相关词语
“后晋”造句
后晋还一度废除翰林学士,其职并归中书舍人。
先是后唐的“西京”,随后继为后晋、后汉、北汉的“国都”,这里的动静治乱直接影响到北国与中原。
在被后晋那个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人后才改的名字。
五代后晋的宋州节度使赵在礼,在任上弄权牟利、强征苛敛,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即使是在耶律德光南下黄河平灭后晋入主汴京的一年多时间里,府州折氏也从未向这些异族蛮子低头。
现在的龙亭是清朝修建的,史书上说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朝六个朝代都在此建造过皇宫,这说明龙亭这里真的是龙脉隆盛。
后晋升为上等兵,并获“特等射手”和“五好战士”的光荣称号。
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五代时期,后晋大将军李存审在武遂东二十里,夹瀑河筑南北二城,号“得胜”与后宋相距,后失陷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