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京派

速览

“京派”常见有以下几种含义:

文学领域

在20世纪30年代,与“海派”相对应的一个文学流派。京派作家主要活跃于北京(当时称北平)等北方地区,其成员多为高校师生及一些文学研究、创作群体。

  • 创作特点:他们强调文学的纯正性、艺术性,注重作品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作品往往具有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文风较为淡雅、含蓄,追求和谐、圆融的艺术境界。比如沈从文的小说多以湘西生活为题材,展现淳朴的人性美和乡村风俗画卷;废名的作品风格独特,文字简洁而富有韵味,常带有田园牧歌般的意境。
  • 代表作家:除沈从文、废名外,还有周作人、俞平伯、朱光潜、萧乾等。

艺术领域(如绘画、戏剧等)

  • 绘画方面:指以北京地区为中心形成的一种绘画风格流派或画家群体风格倾向。其绘画可能在题材选取、表现手法、审美情趣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或共同的艺术追求,比如有的注重对北京风土人情、传统建筑等的描绘,画风上可能兼具传统韵味与一定的时代气息等。
  • 戏剧方面:例如京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北京地域特色的表演风格、流派特点等,在唱腔、念白、表演程式等方面可能有独特的规范和表现方式,像京剧老生行当里的谭派(谭鑫培创立)等诸多流派在长期发展中也与北京地区的文化环境相互影响,带有“京派”的某些特质。

其他文化、学术等范畴

也可用来泛指具有北京地区特色的、在学术研究、文化活动等方面形成的特定群体、风格或倾向。比如在学术研究上有注重传统学术根基同时融合现代学术方法等特点,在文化活动开展上有北京地区独特的组织形式、风格氛围等表现。

详细释义

“京派”的读音

拼音读音
[jīng pài]
汉字注音:
ㄐㄧㄥ ㄆㄞ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京派”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京派 jīngpài

[Jing school in Beijing opera] 京剧的一个流派,以北京的表演风格为代表

辞典解释

京派  jīng pài  ㄐㄧㄥ ㄆㄞˋ  

京剧中的流派,以旧都北平的表演风格为代表。

网络解释

京派

京派是30年代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留在北京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的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京派”的单字解释

】:1.国家的首都:京城。京都。2.北京的简称:京广线。3.京族。4.古代数目。指一千万。
】:1.指立场、见解或作风、习气相同的一些人:党派。学派。宗派。乐观派。2.作风或风度:气派。派头。3.有派头儿;有风度:小王穿上这身衣服真够派的。4.a)用于派别:两派学者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b)用于景色、气象、声音、语言等(前面用“一”字):好一派北国风光。一派新气象。一派胡言。5.江河的支流,泛指分支。6.分配;派遣;委派;安排:分派。调(diào)派。派人送去。派用场。7.摊派:派粮派款。8.指摘(别人过失):派不是。9.一种带馅儿的西式点心:苹果派。巧克力派。[英pie]

“京派”的相关词语

“京派”造句

摘要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大师”级人物.

六十年代,内画艺术有北京的京派、山东的鲁派,广东的姚江派等三大流派。

我国的内画技艺主要分为京派、冀派、鲁派三大派.

乌托邦式的审美理想决定了京派作家的文化价值立场,从反现代文明和反现代文化的角度出发,最终又部分复归于现代文化批判的视角.

京派刊物的创办为京派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

京派的悲剧是含蓄的,是“微笑的悲剧”.

周信芳在京剧流派中是属于海派而不是京派.

多数京派诗人有着各不相同的佛因禅缘,他们的人生经历及近禅思想反映在诗歌创作上,便形成了京派禅境诗歌。

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差异很大.

北京活动周京派内画鼻烟壶、北京皮影、面塑、鬃人、葫芦雕画、葡萄常等极富老北京市井文化的14项“非遗”作品,齐聚宝钢大舞台的“老舍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