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津液

速览

津液是中医术语,有以下含义:

名词解释

  1. 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 特定的两种液态物质:在中医理论中,有时也将津液具体分为津和液。
    • :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比如汗液等。
    • :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像关节液、脑髓等在某种程度上可归属于液的范畴。

功能作用

  1. 滋润濡养:津液以水为主体,具有很强的滋润作用,能够滋润皮毛、肌肤、眼、鼻、口等五官七窍,还能濡养内脏、骨髓、脑髓等,使其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 化生血液:津液经孙络渗入血脉之中,成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与营气共同构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起着充盈血液的作用。
  3. 调节阴阳:人体的津液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是一个阴阳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通过津液的代谢,可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比如天热出汗多,可散热以调节体温,维持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4. 排泄废物:津液在其自身代谢过程中,能把机体的代谢产物通过汗、尿等形式不断地排出体外,使机体各脏腑的气化活动正常。

如果从现代医学角度简单理解,津液大致可对应于人体各种分泌液以及组织间液等成分,但中医的津液概念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内涵。

详细释义

“津液”的读音

拼音读音
[jīn yè]
汉字注音:
ㄐㄧㄣ ㄧㄝ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津液”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津液 jīnyè

[body fluid] 中医对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血液,唾液、泪液、汗液等

辞典解释

津液  jīn yè  ㄐㄧㄣ ㄧㄝˋ  

水滴、液汁。
唐.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廸〉诗:「相煎成苦老,消铄凝津液。」

中医对人体内一切液体的总称。
《红楼梦.第五七回》:「宝玉发热事犹小可,更觉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

英语 bodily fluids (general term in Chinese medicine)​

德语 Speichel (S)​

法语 terme général pour les fluides du corps humain, salive, bave

网络解释

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①指饮食精微通过胃、脾、肺、三焦等脏腑的作用而化生的营养物质。在脉内的,为组成血液的成分;在脉外的,遍布于组织间隙之中。津和液通常并提,但二者在性质、分布和功能方面,均有不同之处。②泛指一切体液及其代谢产物。出《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又《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从而说明尿与汗均由津液化生,并对体液有调节作用。

“津液”的单字解释

】:1.渡口:要津。2.唾液;汗:津液。遍体生津。3.滋润;补贴:津贴。4.天津的简称。
】:液体:汁液。血液。溶液。液态。

“津液”的相关词语

“津液”造句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冬至到重养生,白萝卜是个宝,生津液养元气,大白菜真不赖,含纤维润肠道,大骨汤要多喝,补热量除寒气,作息上有规律,常锻炼身体棒,冬至,愿你快乐相伴,幸福相随。

津液是由身体的水,以及溶质组成的.

严重的津液耗损和丢失会影响血源,导致津液和血液的枯竭。

中医常把其作清凉生津剂,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

津液之类皆属坤营,其中有土之积余,即知是艮湿之气当机。

热在气分,急挫热势,防止津液亏耗,白虎汤加清热解毒之品。

人体津液的代谢,痰饮的产生不仅与脾、肺、肾关系密切,同时亦与肝脏的疏泄功能直接相关。

如气无法依托于津液,则气虚甚则气陷就会随之发生.

气和津液的关系和气与血的关系非常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