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圣明

速览

“圣明”常见有以下几种意思:

形容词义

  1. 指英明圣哲:形容封建时代对皇帝、帝王的谀辞,夸赞其无所不知、洞察事理、决策英明等,体现出至高无上的智慧与贤能。 例如:“皇上圣明,洞察秋毫。”

  2. 指明白事理、见解高明:可用来夸赞他人或某一群体有卓越的见识、聪慧且能正确判断事理。 例如:“幸遇圣明主,俱承云雨恩。(李白《书情赠蔡舍人雄》)”这里的“圣明主”既带有对君主的尊称意味,也包含对其能赏识任用贤才等英明之举的肯定;又如“众人皆赞其圣明,处事极为得当。”就是说这个人在处理事情上展现出很高明的见识,令人称赞。

名词义

可作为“圣上”(皇帝)的代称,是一种尊称。 例如:“伏望圣明,特赐裁断。”这里的“圣明”实际就是指皇帝,表达向皇帝请求给予裁决的意思。

详细释义

“圣明”的读音

拼音读音
[shèng míng]
汉字注音:
ㄕㄥˋ ㄇㄧㄥˊ
简繁字形:
聖明
是否常用:

“圣明”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圣明 shèngmíng

[brilliant understanding] 英明圣哲,无所不晓。旧时称颂皇帝的一种谀辞

这真是“曲终奏雅”,令人如释重负,觉得天皇毕竟圣明,好人也终于得救。——鲁迅《病后杂谈》

辞典解释

圣明  shèng míng   ㄕㄥˋ ㄇㄧㄥˊ  

德慧术智超越凡人之士。古代多为臣子颂扬君主的话。《文选.李康.运命论》:「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后亦用来称赞奉承他人。《红楼梦.第五一回》:「谁似奶奶这样圣明,在上体贴太太,在下又疼顾下人。」

天子。
元.萨都刺〈敕赐恩荣宴〉诗:「小臣涓滴皆君泽,惟有丹心答圣明。」

网络解释

圣明 (汉语词语)

圣明,汉语词汇。
拼音:shèng míng
释义:1、指英明圣哲,无所不知。封建时代称颂帝、后之词。2. 皇帝的代称。3. 封建时代对所谓“治世”、“明时”的颂词。4. 旧时用于颂词。谓明白事理。6. 称酒之清者。
《汉书·晁错传》:“利施后世,名称圣明。”

“圣明”的单字解释

】:1.最崇高的:圣地。神圣。2.称学识或技能有极高成就的:圣手。诗圣。3.指圣人:圣贤。4.封建社会尊称帝王:圣上。圣旨。5.宗教徒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圣经。圣灵。6.姓。
】: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圣明”的相关成语

“圣明”的相关词语

“圣明”造句

圣明的教师给予学生的不是现成的知识宝殿,而是鼓励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教他们建筑。

仁贤之智,圣明之虑,负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

汉朝无起色,医国有称平;立誓除奸党,捐躯报圣明。极刑词愈烈,惨死气如生。十指淋漓处,千秋仰异名。罗贯中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 

圣明何以报,殁齿愿无邪。

听闻那个圣明的皇帝驾崩的消息,百姓如丧考妣。

无论学者,博士,圣徒,也无论圣明雄辩的人物,只要他一旦羡慕浮世的荣华,便是跌在蜜里的苍蝇,永难自拔。萨迪 

董宣说:陛下圣明高德,希望能够复兴汉朝,现在却纵容家奴杀害无辜的百姓,你将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愿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此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