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乐府

速览

“乐府”常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古代音乐机构

最初是汉代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设立于汉武帝时期。它的主要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宴会等场合演奏之用。乐府机构曾大规模地采集、整理和改编各地民间音乐,对保存和传承古代音乐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诗体名称

由乐府机构所采集、创作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后来人们把那些虽未合乐但在形式上模仿乐府诗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乐府诗具有较强的叙事性,语言质朴自然,形式较为自由多样,可长可短,内容广泛涉及爱情婚姻、战争徭役、劳动生活、思乡怀人等诸多方面,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像《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就是乐府民歌中最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所以,“乐府”既指古代的音乐管理与创作机构,也指由此产生的具有特定风格和形式的诗歌体裁。

详细释义

“乐府”的读音

拼音读音
[yuè fǔ]
汉字注音:
ㄩㄝˋ ㄈㄨˇ
简繁字形:
樂府
是否常用:

“乐府”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乐府 yuèfǔ

[official conservatory in the Han ynasty (206B.C.-A.D.220)] 古代主管音乐的官署,后世把采集的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乐府”

许用德制乐府。——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辞典解释

乐府  yuè fǔ   ㄩㄝˋ ㄈㄨˇ  

职官名。汉武帝置,为掌管音乐的机关,职掌制定乐谱,采集民间诗歌以入乐,并负责训练乐工。

汉代乐府所采集保存的民间诗歌称为「乐府」。后泛称凡配乐的诗歌词曲,以及文人模仿乐府的作品为「乐府」。

网络解释

乐府 (乐府诗)

乐府,中国古代民歌音乐。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等,其文体较《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优秀代表作,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的单字解释

】:[lè]1.快乐:欢乐。乐事。乐不可支。心里乐得像开了花。2.乐于:乐此不疲。3.笑:他说了个笑话把大家逗乐了。4.姓(与Yuè不同姓)。[yuè]1.音乐:奏乐。乐器。2.姓(与Lè不同姓)。[yào]1.爱好,喜爱:知者~水,仁者~[lào]1.用于地名:~亭,在河北
】:1.旧时指官吏办理公事的地方,现在指国家政权机关:官府。政府。2.旧时官府收藏文书、财物的地方:府库。3.旧时指大官、贵族的住宅,现在也指某些国家元首办公或居住的地方:王府。元首府。总统府。4.敬辞,称对方的家:贵府。5.唐朝至清朝的行政区划,比县高一级:开封府。济南府。6.又同“”。

“乐府”的相关词语

“乐府”造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纳兰容若 

白居易的“新乐府”诗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五言诗在西汉不登大雅之堂,乐府机关不收,各种礼仪场合不用,故只在民间流行,也有部分诗人用来进行创新。

他的拟古诗、拟乐府大都脱离现实,跟着古人亦步亦趋,读来枯燥乏味。

而整个乐府文学的规律性的特征,是鲍照乐府雅俗兼具风格的根源。

具体而论,其乐府诗颇存汉魏余风,其余诗作则继承了永明“清新”一派。

回黄转绿无定期,世事无复君所知古乐府。民谚 

本文对汉乐府民歌中女性人物的类型、特征等加以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