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词典

假借

速览

“假借”有多种含义,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解释:

汉字六书之一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六书”进行了解说,“假借”是其中一种造字法(也有说法认为是用字法)。

  • 是指借用已有的字来表示一个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但意义不同的词。比如“其”,本来是像簸箕形状的象形字,指簸箕,后来被假借去表示代词“其”(他的、他们的、那等意思);“自”原本是鼻子的象形,后来假借为表示“自己”的“自”等。通过这种方式,在不创造新的字形的情况下,赋予原有字形新的意义来记录语言中的词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早期文字数量有限难以满足记录丰富语言需求的问题。

假托、凭借的意思(作动词)

  • 指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例如:“假借民意,行一己之私”,就是假托民众的意愿来谋取个人私利;“他假借出差之名,实则去旅游了”,这里是凭借出差这个名义去做旅游这件事。
  • 也可表示宽容、原谅的意思,不过这种用法现在相对较少见,如古文中“愿大王少假借之”(希望大王稍微宽容原谅他一下)。

指不是真的、虚假的(作形容词)

  • 例如“假借的证件”,就是指不是真实有效的、伪造或冒用的证件;“他脸上带着一种假借的笑容”,表明那笑容不是发自内心真实的,是装出来的虚假笑容。

详细释义

“假借”的读音

拼音读音
[jiǎ jiè]
汉字注音:
ㄐㄧㄚˇ ㄐㄧㄝ ˋ
简繁字形:
是否常用:

“假借”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假借 jiǎjiè

(1) [make use of]∶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假借于藏书之家。——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假借外力

(2) [phonetic loan characters]∶六书之一。指借用已有的形近、音同的字,表示不同意义的词

合盖隆起形似酒尊。尊通樽。——《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借水名的“油”作“油脂”的“油”

(4) [tolerate]∶容忍

(5) [acting county magistrate]∶宽容

大王少假借之。——《战国策·燕策》

辞典解释

假借  jiǎ jiè  ㄐㄧㄚˇ ㄐㄧㄝˋ  

借用。
《南齐书.卷五二.文学传.崔慰祖传》:「好学,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袠,慰祖亲自取与,未常为辞。」
《南史.卷七二.文学传.袁峻传》:「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皆抄写,自课日五十纸。」

凭借、借助。
《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薄謥?,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他本是儒家之女,精通文墨,不必假借讼师,就自己写了一纸诉状。」

宽容。
《战国策.燕策三》:「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愿大王少假借之。」
《三国演义.第一○五回》:「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下之。仪独不假借,延心怀恨。」

六书之一。语言中某些字有音无字形,而借用同音字来表达。如「令」本为发号之义,借为县令之令;「长」本为久远之义,借为县长之长。
汉.许慎〈说文解字序〉:「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英语 to make use of, to use sth as pretext, under false pretenses, under the guise of, masquerading as, lenient, tolerant, loan character (one of the Six Methods 六書|六书 of forming Chinese characters)​, character acquiring meanings by phonetic association, also called phonetic loan

德语 von etwas Gebrauch machen, mit fremder Hilfe (V)​

法语 avoir recours à, emprunt (langue)​, homophone (langue)​

网络解释

假借

假借,指借用;凭借、借助;六书之一。见《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袠, 慰祖 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假借”的单字解释

】:[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1.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借进:向他借书。跟人借钱。把笔借给我用一下。2.把物品或金钱暂时供别人使用;借出:借书给他。借钱给人。3.假托:借故。借端。4.凭借;利用:借助。借手(假手)。5.(有时跟“着”连用)引进动作、行为所利用或凭借的时机、事物等:借着灯光看书。借出差的机会调查方言。“藉”

“假借”的相关成语

“假借”的相关词语

“假借”造句

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他经常假借公司的名义来招摇撞骗。

世界上大事情像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譬如贪官污吏,纳贿几千万,而决不肯偷人家的钱袋。

世界上大事情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譬如贪官污吏,纳贿几千万,却绝不肯偷别人的钱。

世界上大事情可以随便应付,偏是小事倒丝毫假借不了,譬如贪官污吏,纳贿几千万,却绝不肯偷别人的钱袋。

假借董事长的名义到处招摇撞骗,最后终于被警察逮捕,移送法办。

假借手中的权利,占有了好几套房子。

他辞职后,还假借公司名义,到处招摇撞骗,使我们公司声誉受到了影响。

假如我假扮假道学,假借“3.15”的名义假惺惺地送你一句假冒伪劣假仁假义假大空的假话时,请不要假装不高兴,因为我是真心的,“3.15”快乐。

背投电视是一种假借投影和反射原理,将屏幕和投影系统置于一体的电视显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