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bá
部首:足
笔画:12
〔跋〕字拼音是(bá),部首是足部,总笔画是12画。
〔跋〕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𧾷、犮”,五行属水。
〔跋〕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足,犮( bó )声。本义是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跋〕字仓颉码是RMIKK RMIKE,五笔是KHDC86,KHDY98,四角号码是63147,郑码是JIXS,中文电码是6405,区位码是1647。
〔跋〕字的UNICODE是U+8DC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299,UTF-32:00008DCB,UTF-8:E8 B7 8B。
〔跋〕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2629,属次常用字。
①翻山越岭。~涉。
②踩,践踏。~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③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文。~语。序~。
动词
1.形声。从足,犮( bó )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2.同本义。
climb over mountains;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 —— 《左传·成公十三年》跋涉山川,蒙犯霜露。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大夫跋涉,我心则怃。 —— 《诗·鄘风 ·载驰》
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3.扭转。
turn round;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4.踏,踩。
stamp;
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5.见“跋扈”
名词
1.火炬,火把 。
torch;
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2.通“茇”。 [草烛的]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root; base;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 —— 《礼记·曲礼上》烛尽见跋。 —— 《聊斋志异·邵女》
3.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postscript;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 —— 《梦溪笔谈》
跋尾(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