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é,yé
部首:阝
笔画:6
〔邪〕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ié、yé),部首是阝部,总笔画是6画。
〔邪〕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牙、阝”或“牙、⻏”,五行属水。
〔邪〕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邑,牙声。本义是琅邪郡。字亦作琊。
〔邪〕字仓颉码是MHNL,五笔是AHTB,四角号码是77227,郑码是HIY,中文电码是6723,区位码是4816。
〔邪〕字的UNICODE是U+90A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034,UTF-32:000090AA,UTF-8:E9 82 AA。
〔邪〕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0405,属常用字。
形容词
1.形声。从邑,牙声。本义:琅邪郡。字亦作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 《诗·小雅·采菽》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 —— 《贾子道术》竹林,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 —— 《春秋繁露》回邪曲直。 —— 《礼记·乐记》
邪靡(倾斜披靡的样子);邪睨(斜视);邪绝(斜行度越)
2.不正当,不正派。
evil;
虽有奇邪而不治者。 —— 《礼记·祭义》亡正处邪。 —— 《周书·王佩》。注:“奸术也。”愚乱之邪臣。 ——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是以邪氛岁增。 —— 《汉书·元帝纪》放辟邪侈。 —— 《孟子·梁惠王上》惧谗邪。 —— 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去邪无疑。 —— 《尚书》愤世疾邪。 —— 明· 刘基《卖柑者言》辟邪说。 ——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邪魔(恶习);邪皮(不正经,不老实);邪说诬民(用有严重危害性的言论欺骗人民);邪术(不正当的方术)
3.异常。妖异怪诞。
heretical;
性不信巫邪。 —— 《南史》
邪螭(古代传说中之蛟龙,头上无角);邪教;邪传(怪异的传闻);异端邪说;邪魔外道(指各形各色的鬼怪。或形容事情不入正途)
名词
1.品行不正的人。
crafty and evil person;
任贤勿二,去邪勿疑。 —— 《书·大禹谟》邪曲之害公。(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邪、曲,不正,邪恶的人。名词)。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邪丑(邪恶丑陋的人)
2.中医指邪气 pathogenic factor。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素问·评热病论》
寒邪;风邪;灸刺和药逐去邪
3.妖异怪戾之事或迷信人所称的神怪、妖异 。
demon;
中邪;妖邪;邪魅
4.另见 y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