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字典

"隰"的拼音、部首及解释

隰

拼音:xí

部首:阝

笔画:16

字属性

  • 阝部
  • 16画
  • 14画
  • 左右结构
  • 会意字
  • BJXO
  • NLAVF
  • YKZU
  • 76233
  • 7147
  • 5884
  • U+96B0
  •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竖、横折、横、横、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点
  • 㙷 、 濕 、 𨻋 、 𨻥 、 𨻸 、 𨻽 、 𨻿

字概述

〔隰〕字拼音是(xí),部首是阝部,总笔画是16画

〔隰〕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阝、㬎”或“、㬎”,五行属金。

〔隰〕字造字法是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是低湿之地。

〔隰〕字仓颉码是NLAVF,五笔是BJXO,四角号码是76233,郑码是YKZU,中文电码是7147,区位码是5884

〔隰〕字的UNICODE是U+96B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576,UTF-32:000096B0,UTF-8:E9 9A B0。

〔隰〕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6189

〔隰〕字异体字是𨻋𨻥𨻸𨻽𨻿

字笔顺

  •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1
  • 2
  • 3
  • 横折 4
  • 5
  • 6
  • 撇折 7
  • 撇折 8
  • 9
  • 撇折 10
  • 撇折 11
  • 12
  • 13
  • 14
  • 15
  • 16

字的解释

ㄒㄧˊ

基本解释

低湿的地方:“山有榛,~有苓”。

新开垦的田。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阜:土山,与土地有关。本义:低湿之地。

2.{同本义}。

swamps;

隰,阪下湿也。 —— 《说文》下湿曰隰。 —— 《尔雅·释地》。李注:“谓土地窊下常阻洳,名为隰也。又,可食者曰原,陂者曰阪,下者曰隰。”上平曰原,下平曰隰。 —— 《公羊传·昭公元年》原隰底绩。 —— 《书·禹贡》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 《周礼·大司徒》牧隰皋。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注:“隰皋,水厓下湿。”平原之隰。 —— 《管子·形势》。注:“下泽也。”丘隰水潦。 —— 《淮南子·时则》山有榛,隰有苓。 —— 《诗·邶风·简兮》南望原隰。 —— 清· 袁枚《祭妹文》

隰草(低湿地方所生长的草);隰皋(水边低洼,生长牧草的地方)

3.新开垦的田地。

newly cultivated farm;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 《诗·周颂·载芟》

字翻译

  • 英语 low, damp land, marsh, swamp
  • 德语 tief, nieder , Neuland (S)​, Niederung (S)​, Sumpfland (S)​, Xi (Eig, Fam)

字组词

  • 衍沃
  • 城县
  • 衍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