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字典

"唾"的拼音、部首及解释

唾

拼音:tuò

部首:口

笔画:11

字属性

  • 口部
  • 11画
  • 8画
  • 左右结构
  • 形声字
  • KTGF
  • RHJM
  • JMEB
  • 62015
  • 0790
  • 4557
  • U+553E
  • 竖、横折、横、撇、横、竖、横、竖、竖、横、横
  • 涶 、 𠾊

字概述

〔唾〕字拼音是(tuò),部首是口部,总笔画是11画

〔唾〕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垂”,五行属火。

〔唾〕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垂声。本义是口液,唾沫。

〔唾〕字仓颉码是RHJM,五笔是KTGF,四角号码是62015,郑码是JMEB,中文电码是0790,区位码是4557

〔唾〕字的UNICODE是U+553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822,UTF-32:0000553E,UTF-8:E5 94 BE。

〔唾〕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287,属次常用字

〔唾〕字异体字是𠾊

字笔顺

  • 1
  • 横折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字的解释

tuòㄊㄨㄛˋ

基本解释

口腔里的消化液。~液。~涎。~沫。

啐,从嘴里吐出来。~弃(吐唾沫表示轻视、鄙弃)。~骂。~手可得。~面自干。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口,垂声。本义:口液,唾沫) 同本义。

saliva;

唾,口液也。 —— 《说文》脾为涎,肾为唾。 —— 《素问》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 —— 唐· 杜甫《醉歌行》

唾腺(唾液腺);唾沫星(口液的细小点子);唾盂(痰盂);唾壶(一种大肚痰盂)

动词

1.吐唾沫。

spit(on sb.);

必唾其面。 —— 《战国策·赵策》不顾而唾。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唾面(往人的脸上吐唾沫);唾背(朝人背影吐唾沫);唾脡(吐唾于肉酱上。谓设谋独占);唾涕(吐唾沫);唾掌;唾手;唾玉(口吐珠玉。形容工于诗文)

2.用吐唾沫进行公然侮辱或表示反感或轻蔑 。

cast aside; spurn;

唾斥(鄙弃斥责);唾视(鄙视,看轻);唾辱(鄙弃羞辱);唾哕(鄙弃;吐唾沫有声)

3.吐 。

vomit;

唾绒(指妇女刺绣时,咬断线头所吐出之线绒);唾奇(术士口中吐出奇异的珍宝)

4.拖长。表示鄙弃不乐的样子。

unhappy;

道士唾着脸,不答应。 —— 《西游记》

字翻译

  • 英语 spit, spit on; saliva
  • 德语 anspeien , Speichel (S)
  • 法语 cracher, salive, crachat

字组词

  • 手可得
  • 拾人涕
  • 面自干
  • 手可取
  • 手而得
  • 拾人
  • 成珠
  • 拾人
  • 击碎
  • 壶敲缺
  • 咳珠
  • 银钩玉
  • 地成文
  • 交詈聚
  • 珠玑咳
  • 壶击缺
  • 壶击碎
  • 面能干
  • 玉钩银
  • 击缺
  • 向天而
  • 成珠
  • 仰面
  • 手可得
  • 地成文
  • 壶击缺
  • 壶击碎
  • 壶敲缺
  • 壶缺
  • 面自干
  • 沫飞溅
  • 沫横飞
  • 沫四溅
  • 沫星
  • 不顾而
  • 交詈聚
  • 拾人涕
  • 拾余
  • 向天而
  • 银钩玉
  • 成珠
  • 白费
  • 成珠
  • 击缺
  • 击碎
  • 成玉
  • 咳珠
  • 成珠
  • 拾人
  • 拾人
  • 万人
  • 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