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è
部首:亻
笔画:10
①暂时使用别人的财物等。~用。~阅。~账。~据。~条。
②暂时把财物等给别人使用。~钱给人。
③假托。~口。~端。~故。~代。~景。~喻。~题发挥。
④依靠。凭~。~势。
动词
1.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2.借进。
borrow;
借,假也。 —— 《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借,假借也。 —— 《广韵》借无不给。 —— 《晋书·阮裕传》借旁近与之。 —— 宋· 王安石《伤仲永》允修借书。 ——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书非借不能读。借者之用心。其借书亦类予。
求借(请求别人借给);挪借(暂时借用别人的钱);借当(借人东西去当铺当钱);借当头(借将要拿去典当的东西);借典(借,借用)
3.借出。
lend;
有马者,借人乘之。 —— 《论语·卫灵公》权势不可以借人。 —— 《韩非子·内储说下》
他借书给我们;借给他几块钱;借一肩儿(挑担者让别人替自己挑一会,自己可以休息一下);借借(借出);借赁(租借)
4.帮助。
help;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 —— 文天祥《念奴娇》
动词
1.假托;借口。
use as a pretext;
若苟有以藉口。 —— 《左传·成公二年》
借言(借口,假托的理由);借情(假托某种情况或缘故)
2.凭借;依靠。
rely on;
借子杀之。 —— 《墨子·公输》其可以借以美名者,以外权重之。 —— 《韩非子·孤愤》借天降大雨。 —— 《广东军务记》借寨墙为蔽。 ——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借征入境。 —— [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借倩(托请);借水行舟(借用别人的力量或条观条件办事);借步檐躲雨(喻指借他人力量庇护自己);借势儿(乘机)
连词
◎相当于“假使”,“假设”,“假如”,“即使”。
if;
借第令母斩。 —— 《史记·陈涉世家》
借使(假设连词。假如,倘若;即使,纵然);借若(犹假如);借或(即或,即使);借如(假设连词。假如,如果;即如,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