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汉语字典

"虎"的拼音、部首及解释

虎

拼音:hǔ

部首:虍

笔画:8

字属性

  • 虍部
  • 8画
  • 2画
  • 半包围结构
  • 象形字
  • HAMV 86 、 HWV 98
  • YPHU YPHN
  • IH
  • 21217
  • 5706
  • 2702
  • U+864E
  • 竖、横、横撇/横钩、撇、横、竖弯钩、撇、横折弯钩/横斜钩
  • 乕 、 俿 、 唬 、 虝 、 𠪳 、 𢁺 、 𢋪 、 𧆞 、 𧇂 、 𪊖 、 𪋕

字概述

〔虎〕字拼音是(hǔ),部首是虍部,总笔画是8画

〔虎〕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虍、几”或“虍、儿”,五行属水。

〔虎〕字造字法是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是老虎。

〔虎〕字仓颉码是YPHU YPHN,五笔是HAMV86,HWV98,四角号码是21217,郑码是IH,中文电码是5706,区位码是2702

〔虎〕字的UNICODE是U+864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4382,UTF-32:0000864E,UTF-8:E8 99 8E。

〔虎〕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1071,属常用字

〔虎〕字异体字是俿𠪳𢁺𢋪𧆞𧇂𪊖𪋕

字笔顺

  • 1
  • 2
  • 横撇/横钩 3
  • 4
  • 5
  • 竖弯钩 6
  • 7
  • 横折弯钩/横斜钩 8

字的解释

1ㄏㄨˇ

基本解释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威吓。

古同“”,琥珀。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tiger,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 —— 《说文》阚如虓虎。 —— 《诗·大雅·常武》虎狼之心。 —— 《史记·项羽本纪》苛政猛于虎。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曹公豺虎也。 —— 《资治通鉴》气吞万里如虎。 —— 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3.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

insect;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 —— 《本草纲目》

蝇虎;蝎虎

4.姓。

形容词

1.比喻威武勇猛 。

brave;

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比喻残酷凶暴。

cruel;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 —— 《法言》

动词

1.〈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

suddenly turn hostile;

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吓唬。也作“” 。

intimidate;

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3.另见 hù。

2ㄏㄨˋ

详细解释

另见 hǔ。

字翻译

  • 英语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 德语 Tiger (S)​, Katze (auf der Speisekarte)​ (Ess)​, Tiger"
  • 法语 tigre

字组词

  • 毒不食子
  • 背熊腰
  • 添翼
  • 生龙活
  • 穴龙潭
  • 入羊群
  • 遗患
  • 视眈眈
  • 头蛇尾
  • 三人成
  • 如狼似
  • 归山
  • 口余生
  • 踞龙盘
  • 藏龙卧
  • 谋皮
  • 离山
  • 难下
  • 作伥
  • 龙争
  • 降龙伏
  • 色变
  • 羊质
  • 视眈眈
  • 头蛇尾
  • 背熊腰
  • 口拔牙
  • 踞龙盘
  • 口余生
  • 斑绢
  • 马马
  • 生龙活
  • 拦路
  • 爬山
  • 母老
  • 纸老
  • 如狼似
  • 藏龙卧
  • 照猫画
  • 秋老
  • 死老
  • 敲山震
  • 笑面
  • 地老
  • 投畀豺
  • 马马
  • 狼吞
  • 添翼
  • 龙腾
  • 难下
  • 作伥
  • 色变
  • 狐假
  • 离山
  • 打马
  • 九牛二之力
  • 归山
  • 龙争
  • 龙潭
  • 坐山观
  • 饿扑食
  • 遗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