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作者 李俊民
李俊民

李俊民

[元]

李俊民:金元之际的文学巨匠与理学大家

李俊民(1176~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是山西泽州晋城(今晋城市泽州县)人。他出身显赫,乃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自幼聪颖好学,勤于经史百家,尤其精通二程理学,即北宋哲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二人所奠定的理学体系。

李俊民在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年仅25岁时,以经义举进士第一,成为状元,并授应奉翰林文字,一时文名大噪。然而,他并不留恋官场,不久便因厌恶官场应酬而弃官归田,回到家乡教授乡里。他的学问渊博,加之状元声威,使得从学者络绎不绝,甚至有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

金宣宗贞佑二年(1214),金朝南迁汴京,李俊民也不得不离开家乡,辗转多地隐居,最终在河南嵩山一带隐居。在隐居期间,他研究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对易理和易数造诣颇深,甚至得到了当时深通此道的刘秉忠的敬佩。

金亡后,李俊民的盛名传入了蒙古朝廷。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忽必烈在藩邸时,命以安车召见李俊民等金朝遗老,天天延访,无所不谈。忽必烈对李俊民的才学极为钦佩,欲授以高官,但李俊民拒绝入仕,恳赐还山。忽必烈尊重其人格,便派专人护送。

李俊民一生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他的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生活,关心人民疾苦,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庄靖集》,包括诗7卷,文3卷,词存68首,收入唐圭璋《全金元词》。他的诗作多能反映现实生活,如《姚子昂画马》写怀才不遇,《闻蔡州破》写亡国悲痛,《即事》、《母应之饷黍》、《寄伊阳令周文之括户》、《扫晴妇》等,或写人民苦于战乱,或关心水旱灾荒,深受后人赞誉。

此外,李俊民还对元政权的顺利建立提供了一些合理的建议,旨在使生灵免受或少受战乱之苦,并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文化和文人少受战争摧残。他虽不仕元,但为元朝引荐了大量人才,使得元初期政权得以顺利交接、延伸。这种非隐非仕的态度,既体现了他对和平安定的追求,也展现了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

总的来说,李俊民是金元之际的文学巨匠和理学大家,他的文学作品和理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气节和才学也为后人所称颂,被誉为“庄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