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鸣善
[元]张鸣善详细介绍
张鸣善,名择,号顽老子,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他的生卒年不详,但根据他为夏伯和的《青楼集》所作序言的时间(至正二十六年,即1366年),可以推断他生活在元代末年。张鸣善的原籍是平阳(今山西临汾),但他的家人在北宋末年南渡,定居在湖南。张鸣善本人则长期寓居扬州,并在江浙一带活动。
张鸣善在仕途上也曾有所建树,他曾任淮东道宣慰司令史、江浙提学等职。然而,在元末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对时政多有不满和讽刺。这种情绪也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元灭后,张鸣善称病辞官,隐居在吴江。
张鸣善的散曲作品以诙谐幽默、词藻丰赡著称,他常以尖刻的讽刺手法揭露社会的不公和当权者的卑劣。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包括男女风情、山林归隐、仕途艰辛和游客思乡等。他的代表作之一是《双调·水仙子·讥时》,这首散曲无情地鞭挞了当权者,用“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
除了散曲,张鸣善还创作了三种杂剧,包括《包待制判断烟花鬼》、《党金莲夜月瑶琴怨》和《十八公子大闹草园阁》,但遗憾的是,这些作品均已失传。今存他的散曲作品包括小令十三首和套数二套,其中《中吕·普天乐·咏世》和《落梅风·咏雪》等作品也广受赞誉。
张鸣善的讽刺艺术在元曲家中独树一帜,他善于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将讽刺的锋芒直指时政和当权者。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张鸣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元代散曲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呼声。他的讽刺艺术和对时政的尖锐批评,使他成为元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