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作者 张翥
张翥

张翥

[元]

张翥,元代著名文学家,生于1287年,卒于1368年,字仲举,号蜕庵,是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后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以下是对张翥的详细介绍:

一、生平经历

张翥的父亲在南方为吏,因此他早年随父游宦江南。少年时期的张翥负才不羁,好蹴鞠,喜音乐,后翻然改悔,闭门读书。他受业于江东大儒李存,李存之学传于理学家陆九渊,因此张翥对道德性命之说多有研究。之后,他又从仇远学诗,尽得其奥,逐渐以诗文知名于时。

张翥曾隐居扬州,学者及门甚众。至正初年(1341),他被推荐至朝廷,召为国子助教,分教上都生员。后来,他参与了辽、金、宋诸史的修撰,并因翰林编修与其事。史成后,他历任翰林应奉、修撰、直学士、侍讲学士,最终以翰林学士承旨致仕。

二、文学成就

张翥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诗多歌功颂德,对农民起义抱仇视态度,但对民间疾苦却富有同情心,一些作品对社会的黑暗也作了揭露。其诗语言流畅,风格雄浑。词题材相对狭窄,但讲究格律,部分词作写得苍凉豪放。

张翥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诗集《蜕庵集》、词集《蜕岩词》等。他的词作如《满江红·次韵耶律舜中樟亭观潮》、《六州歌头·孤山寻梅》、《菩萨蛮·郎情秋后萧疏叶》等,都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思想特点

张翥的作品中既有反对农民起义军的内容,也有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他的《□农叹》写一个运送军粮的老汉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而他的《人雁吟》则通过对比“郎情”和“妾心”,突出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恋恋不舍以及对男子薄情负心的伤痛和控诉。

四、历史评价

张翥在元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文和词作都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他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元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的来说,张翥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和词作都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为我们了解元代社会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