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作者 崔仲方
崔仲方

崔仲方

[隋]

隋代崔仲方详细介绍

崔仲方(539~614),字不齐,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出身于北周、隋朝时期的望族博陵崔氏第二房,为北周大将军崔猷之子。崔仲方自幼喜爱读书,天赋异禀,被赞誉为“机神颖悟,文学尤敏”。十五岁时,因其出众的才华,被后周文帝宇文泰赏识,令其和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一同为诸皇子陪读,因此他与隋文帝自幼交谊深厚。

崔仲方的仕途在北周时期便已初露锋芒。他以明经之才,被举荐为宇文护晋国公府的军事参军,后迁任司玉大夫。天和初年(566),崔仲方受命与柳敏、斛斯征同修律令。天和七年(572),周武帝诛杀宇文护亲政后,崔仲方因知武帝有灭齐之志,遂进献“伐齐二十策”,得到武帝的赞赏。建德四年(575),周武帝亲率大军发动灭齐之役,崔仲方随军参赞军务,立下赫赫战功。建德六年(577),北齐灭亡,崔仲方因功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晋爵范阳县侯。

进入隋朝后,崔仲方继续发挥其卓越的治国才能。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崔仲方因与其交谊深厚,被委以重任。他与高颎共同商议正朔服色,并劝隋文帝改革官制,依汉魏旧制设置六部官制,这一建议被文帝采纳。崔仲方因此被晋位为上开府,任司农少卿,晋爵为固安郡公。

在隋朝统一南方的战争中,崔仲方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上书论取陈之策,提出平南之战需要考虑自武昌顺流以下包括蕲州、和州、滁州等地,提前伏下精兵,为秘密南渡做好准备。他的这一奏疏被隋文帝视为灭陈第一奏疏。开皇八年(588),崔仲方被任命为行军总管,随秦王杨俊等率兵南下伐陈。开皇九年(589),陈后主为隋军俘虏,陈朝灭亡,南北朝分治的局面终告结束。

崔仲方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还在民生建设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开皇元年(581),他奉命修筑西起朔方、灵武,东至黄河,南至勃出岭,绵亘七百里的缘边长城,有效地抵御了外敌的侵扰。次年,他又征调军民十五万,在朔方以东沿边险要处筑数十城,进一步增强了长城的防御功能。

在隋文帝仁寿初年(601),崔仲方被任命为代州总管,进位大将军。隋炀帝时,他因年老被任命为上郡太守,后迁信都太守。崔仲方在任期间,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大业十年(614),崔仲方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崔仲方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忠诚的品质,为隋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事迹和成就,被后人铭记并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