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作者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唐]

王昌龄:盛唐边塞诗的璀璨明星

王昌龄,字少伯,生于唐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卒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和“诗家夫子”。关于他的出生地,一说为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另一说则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

人生经历

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他自幼聪明好学,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迁河南汜水县尉。然而,他的仕途并不平坦,屡遭贬谪,命运多舛。因事被贬岭南后,他辗转多地,最终在安史之乱中为亳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六十岁。

文学成就

王昌龄的诗歌以七绝见长,尤其以边塞诗最为著名。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他亲身经历了边塞生活,将边塞的自然景观与战士们的情感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意境美。如《出塞二首》中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穿越时空,意境悠远,表现出对边塞战争生活的深刻概括和对将士们的英雄气概的赞美。

除了边塞诗,王昌龄的闺怨诗和送别诗也颇具特色。他的闺怨诗用词华丽,语言精雕细琢,形式上是极具美学享受的。如《浣纱女》中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也讽刺了历代的荒淫统治者。而他的送别诗则情感真挚,多表达安慰,以抒情为主。如《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表达了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交友广泛

王昌龄善交友,与李白、孟浩然、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他们互相倾慕,经常一起吟诗作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如《旗亭画壁》的故事中,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一起到酒楼去,以歌女们所唱他们的诗作多少来分高下,展现了他们放达争衡、知己相契的精神风貌。

诗歌风格

王昌龄的诗歌风格细腻真实,情景交融,简洁含蓄。他善于使用用典、比兴和寄托等手法,使诗歌委婉含蓄,富有意蕴。同时,他选词炼字非常恰当和准确,语言简练明快,再加之短句的大量运用,使诗歌更加简洁有力。

总结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七绝见长,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他的闺怨诗和送别诗也颇具特色,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他与李白、孟浩然等诗人交往深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王昌龄的诗歌风格细腻真实,情景交融,简洁含蓄,是盛唐诗歌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