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贡师泰
[元]贡师泰,字泰甫,号玩斋,生于1298年,卒于1362年,是元代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诗文家,出生于宣城(今安徽宣城),是元朝汉族重臣,东南文坛领袖。以下是对贡师泰的详细介绍:
家庭背景与教育
贡师泰出身于贡氏望族,祖父和父亲贡奎皆为饱学之士,家学渊源深厚。贡奎(1269-1329),字仲章,也是宣城人,曾在元朝担任过多个官职,包括吏部侍郎、兵部侍郎、礼部尚书等,对贡师泰的治学和仕宦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贡师泰自幼天资颖慧,喜读经典著作,嗜习古诗词。他在延祐二年(1315年)跟随父亲到江西儒学提举任上,并师从名师吴澄,与经学大师许衡齐名,时称“北许南吴”。
仕途生涯
贡师泰在仕途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在元泰定四年(1327年)以父荫入仕,天历二年(1329年)由国子生登进士第,开始步入政坛。他历任多个官职,包括安吉路太和州判官、徽州路丞、翰林侍制、国子司业、监察御史、吏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在江浙行省丞相和两浙转运盐使期间,他派遣差役,征收赋税、粮食和行管盐务,注重实际调查,按当地被征者经济实际情况决定征收份额,受到了民众的欢迎,但遭到了富商们的反对。
在绍兴路推官任上,贡师泰对狱政的治理和科刑方面,着重于调查研究,以证据和事实决定审判和量刑的高低。他成功地处理了许多疑狱,使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因此被誉为“吏治行为,诸郡第一”。
诗文成就
除了政治上的成就,贡师泰还是一位杰出的诗文家。他的诗文造诣极深,被当时的人评价为“名高一代,文明千古”。他的诗作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疾苦,对自然景观也有精彩的描绘。他的诗文风格多样,备众体之长,被元人评价极高。他的著作包括《诗经补注》、《玩斋集》、《东轩集》等。
晚年生活与逝世
贡师泰在晚年时期,因国事艰难,多次隐居和退隐。他在闽中寓居期间,以盐易粮给京师,为朝廷提供了数十万石的粮食。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他被召为秘书卿,但在行至杭州时,因疾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总的来说,贡师泰是一位在政治和文学上都有卓越成就的元代人物。他的生平事迹和诗文作品都为我们了解元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