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作者 张宪
张宪

张宪

[元]

张宪,字思廉,生卒年均不详,大约生活于元惠宗至正初年,是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以下是对元代张宪的详细介绍:

一、生平经历

张宪家于玉笥山,因此自号玉笥生。他年少时便才华横溢,不拘于世俗,仰慕鲁连子的为人,不置产业,甚至四十多岁仍独居。他曾到京师,谈论天下大事,被看作是狂放不羁的人。

张宪曾向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杨维桢学习诗歌,并受到高度赞赏。在杨维桢的指导下,他的乐府诗创作尤为出色,被誉为铁崖派的重要成员。

至正甲午(1354年),张宪以平民身份上书辩论,获得三旦公的奇才之名,并被列为三军之首。他出奇料敌,预言一一应验。尽管他曾担任过官职,但并非其内心所愿,因此并未长久接受。

乙未(1355年)春,寇贼再次攻陷常、湖,张宪试图向苗部总兵提出建议,但未被采纳,便离开了。后来,他回到富春山,混迹于僧人之中。晚年被张士诚招致,担任太尉府参谋,后迁为枢密院都事。

元朝灭亡后,张宪改名换姓为佛家奴,周游四方,不娶妻,不返乡里。晚年,他来到杭州,寄居在报国寺,整天手不离书,直至老去。

二、文学成就

张宪的文学创作以乐府诗为主,他的《玉笥集》今存古乐府诗达二百五十余首,备受称许。四库总目提要评价其作品“磊落肮脏,豪气坌涌”。

他的乐府诗继承了杨维桢的诗学观,同时洋溢着身处乱世的幽愤与豪情。通过制题上的处理与诗歌形象的塑造,张宪的古乐府创作达成对乱世的全景写照,寓有书生功成不留名的侠情意气。

张宪的咏史之作也颇受赞誉,这些作品集中于《玉笥集》卷一、二,凡百首。其中咏三国史事者,如《诛宦官》《千里草谣》《一栖谣》等,分咏陈蕃、董卓、郭汜、李傕等人事,展现了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文学才华。

三、性格特点

张宪的一生体现了对自由、独立和才华的追求。他不受世俗束缚,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在动荡的时代中,他选择了独特的生活方式,既混迹于僧人之中,又寄居在报国寺内,以诗书为伴,直至老去。

四、历史评价

作为元后期铁崖诗派古乐府运动不可或缺的成员,张宪的成就不容忽视。他的乐府诗创作不仅继承了杨维桢的诗学观,还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情感。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元代张宪是一位才华横溢、追求自由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乐府诗创作和咏史之作都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动荡的时代中,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以诗书为伴,度过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