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双卿
[清]清代女词人贺双卿的详细介绍
贺双卿(1715年-1735年),江苏金坛人,是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间的一位杰出女词人。她初名卿卿,又名庄青,字秋碧,为家中第二个女儿,因此得名双卿。贺双卿自幼天资聪颖,灵慧超人,七岁时便独自一人跑到离家不远的书馆听先生讲课,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十余岁时,她已能做一手精巧的女红,并通过这一技能换取书籍自学。
贺双卿长到二八岁时,容貌秀美绝伦,令人“惊为神女”。她不仅外貌出众,更有着非凡的文学才华。尽管家境贫寒,双卿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和舅舅的帮助,学会了读书、写字、吟诗、作文。然而,她的才华并未得到家人的充分重视,闺中闲暇时,她只能吟诗填词,练字作画,用诗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不幸的是,贺双卿18岁时,父亲去世,由叔父作主,以三石谷子的聘礼,将她嫁到金坛绡山村周家。她的丈夫周大旺是个没有文化的佃户樵民,粗俗不堪,生性粗暴,而且嗜赌成性;婆婆杨氏更是刁泼蛮恶,不讲情理。婚后,双卿遭受丈夫和婆婆的欺凌,家中繁重的劳作都落到她的头上。她原本身体孱弱,在娘家就很少做这些重活,婚后却要样样从头学起,身体与精神都受到双重折磨。不久,双卿便患上了严重的疟疾,疾病与婚姻的不幸使她更加痛苦。
在这个冷似冰窖的家庭中,贺双卿无处倾诉,唯有用诗词来宣泄悲郁、点染生活。她写诗作词的唯一目的,只是想为自己枯萎的生命添一抹亮丽的色彩。尽管婆婆多次将她的笔折断,诗稿烧毁,却也无法阻挡她写诗的激情。双卿在芦叶、竹叶、桂叶和破布残片上写诗,用炭棒和白粉代替笔,她的诗词作品充满了真挚情感和哀婉凄恻的风格。
贺双卿的传世作品虽不多,却首首佳作,被后人尊称为“清代第一女词人”,又称“清代李清照”。她的诗词内容多为自伤其悲惨命运,读来催人泪下。如《凤凰台上忆吹箫·寸寸微云》一词,上片抒依依惜别之情,并设想别后自己一人的孤苦凄哀;下片自悼身世,更为悲苦。此词哀婉沉痛之极,几令人难以卒读。她的另一首词《惜黄花慢·孤雁》则借孤雁的形象诉说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上片描写孤雁离群后不知飞向哪里,表示对失群的孤雁的深切同情;下片劝告孤雁在艰险的生活和凄凉的环境中姑且度过流水般逝去的年头。
贺双卿的才华和悲惨身世使她成为历史上备受关注的女词人。她的诗词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共鸣。尽管她的一生充满了苦难和不幸,但她的诗词却如同一束光芒,照亮了后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