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浑
[唐]许浑:晚唐的诗坛巨匠
许浑(约791年-约858年),字用晦,一作仲晦,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市)。他是唐高宗时期宰相许圉师的裔孙,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许浑以其卓越的诗歌成就,成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人生经历
许浑早年屡试举不第,但他并未因此气馁,而是选择南北漫游,广泛接触社会与自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他终于中进士,并释褐任当涂令,后摄太平令。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许浑为监察御史,次年因抱病东归,改授润州司马,居于丁卯涧村舍。在这里,他辑缀诗作,并因村舍之名,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丁卯集》。后来,他复起为官,历任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世称“许郢州”。晚年,许浑辞官归隐,在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丁卯集》。
诗歌成就
许浑的诗作以抚迹寄慨的怀古之章最为传诵,成就最高。他的名篇如《咸阳城东楼》、《金陵怀古》、《姑苏怀古》、《故洛城》等,都是登临怀古的佳作,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兴废,颇有苍凉悲慨之致。此外,他的宦游、寄酬、伤逝、纪行、送别和描写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多有佳作。
许浑的诗现存530多首,多为近体五言、七言律诗。他的诗讲究整练意工、属对精切,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世称“丁卯体”。许浑的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之称。他的诗在艺术上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对南宋江湖诗派创作有一定影响。
然而,许浑的诗也有其不足之处。他的诗往往限于伤今吊古,别无深意,读多难免有落套之感。同时,他的诗意境浅狭,气格卑弱,缺乏刚健高朗的性格和对现实的自觉关注。尽管如此,许浑的诗歌成就依然不可忽视,他是晚唐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逸事趣闻
许浑早年曾游览天台山,并在山中产生归隐的念头。后来,他在梦中多次回到天台山,与仙女飞琼相遇,并应其请求修改诗句。这段逸事不仅展示了许浑的才华和情思,也反映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总结
许浑以其卓越的诗歌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晚唐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作以怀古为主,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他的人生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