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

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省黔阳县。 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一说是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的总称,在今贵州东部湖南西部。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与:给。 随君:一作「随风」。 夜郎: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赏析

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七绝。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赏析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至龙标(今湖南黔阳)而作的一首抒情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情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1. 首联:“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意象分析
    “杨花”指的是柳絮,象征着春天即将结束,万物凋零,暗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叫声哀婉凄凉,常被视为离别的象征。这两者共同营造出一种悲凉、惆怅的氛围。
  • 情感表达
    李白听到王昌龄被贬至遥远的龙标,途经“五溪”(指沅水上游的五条支流),心中充满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忧虑。诗中的“闻道”表达了诗人得知这一消息时的震惊与不安。

2. 颔联:“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意象分析
    “明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常常象征着思念、团圆与永恒的情感寄托。李白将自己对王昌龄的忧愁之心托付给明月,希望它能伴随友人一路前行,直到遥远的夜郎(今贵州一带)。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也体现了他对友人前途的担忧。
  • 情感表达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深厚友情。虽然两人相隔千里,但李白希望通过明月传递自己的关怀,陪伴友人度过这段艰难的旅程。诗中的“愁心”不仅是对友人命运的忧虑,也是对自己无力相助的无奈。

3.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
    李白在这首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通过“杨花”、“子规”等意象,诗人不仅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色,更借此烘托出内心的愁绪与不舍。
  • 借物抒情
    诗人借助“明月”这一意象,将无形的“愁心”具象化,赋予其跨越时空的力量。这种手法既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 简洁凝练
    全诗短短四句,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李白以极富感染力的文字,传达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体现了他高超的艺术造诣。

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友情的抒发,展现了李白对王昌龄的深厚感情。诗中既有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忧虑,也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