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极言天高。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一作“半天”。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译文

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千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赏析

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赏析2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神奇,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敬畏。

1. 意境的营造

诗的开篇“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庐山的一座山峰)上,升起了紫色的烟雾。这里的“紫烟”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描写,更增添了神秘感和诗意。“香炉”一词也赋予了自然景物一种人文气息,仿佛这座山峰本身就带有一种神圣的气息。这一句为整首诗奠定了宏大的基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自然世界。

2. 空间感的拓展

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从近景转向远景,诗人站在远处眺望,看到瀑布如同一幅巨大的白练挂在山前的河流之上。“挂”字用得极为巧妙,形象地表现了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姿态,仿佛它并不是流动的水,而是静态的布匹悬挂在空中。这种静态的描写反而更突出了瀑布的壮观与磅礴气势。

3. 夸张手法的运用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容瀑布的高度达到了三千尺。虽然这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但通过这种夸张,诗人成功地传达了瀑布的巨大落差和迅猛的速度,使读者感受到瀑布的磅礴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这里的“飞流”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水流急速下落的状态,增强了动感。

4. 想象与比喻的结合

最后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将瀑布比作天上的银河从九霄云外倾泻而下,既是对瀑布壮观景象的进一步夸张,也是对宇宙宏大景象的一种联想。银河本是天上的星河,象征着遥远、浩瀚的宇宙,而诗人将其与人间的瀑布相联系,不仅拉近了天地之间的距离,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界中那种超越凡尘的壮美。这里的“疑是”二字,表明了诗人并非确信,而是一种恍惚中的想象,增加了诗歌的梦幻色彩。

5. 情感的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李白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手法,将瀑布的壮观与宇宙的浩瀚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同时,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向往,正如瀑布般无拘无束地流淌,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总结

《望庐山瀑布》是一首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诗篇,李白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并借助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赋予了自然景观以超凡脱俗的气质。诗中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宇宙宏大景象的联想,充分展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