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苏幕遮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注释

燎(liáo):细焚。 沉香:现写作「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溽(rù)暑: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溽,湿润潮湿。 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拂晓。侵,渐近。 宿雨:隔夜的雨。 清圆:清润圆正。 一一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吴越一带。作者是钱塘人,钱塘古属吴郡,故称之。 久作长安旅:长年旅居在京城。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旅,客居。 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译文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鸟儿东张西望的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我故乡的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我的梦中来到了过去的杭州西湖荷花塘。

赏析

此词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主要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上阕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阕由荷花梦回故乡。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赏析2

周邦彦的《苏幕遮》是一首描绘夏日清晨景象与思乡之情相结合的经典词作。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上片:写景抒情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 “燎沉香,消溽暑”:开篇两句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沉香是一种名贵的香料,燃烧时香气浓郁,可以驱散湿热的暑气。“溽暑”形容夏季闷热潮湿的天气,而“燎沉香”则是通过焚香来缓解这种不适感。这一句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也为下文的自然景象做了铺垫。

  2.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清晨时分,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鸣叫,仿佛在呼唤晴天的到来。这里的“呼晴”二字生动形象,赋予了鸟儿以人的感情,暗示着天气由阴转晴的变化。“侵晓”指天刚亮的时候,“窥檐语”则进一步描写了鸟儿在屋檐下的动态,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

  3.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几句是全词中最著名的描写,展现了夏日清晨的美丽景色。阳光刚刚洒在荷叶上,昨夜的雨水已经被晒干;水面上荷叶田田,圆润清澈,微风拂过,荷花随风轻轻摇曳,姿态优美。这里的“风荷举”不仅写出了荷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还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令人陶醉。

下片:抒发思乡之情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 “故乡遥,何日去?”:词人在欣赏完眼前的美景后,突然转入对故乡的思念。他感叹故乡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回去。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归心似箭的心情。

  2.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这里具体说明了词人的身份和处境。“吴门”指的是苏州一带,是词人的故乡;“长安”则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开封)。词人长期客居他乡,远离故土,心中难免产生漂泊之感。

  3.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最后三句通过回忆故乡的生活场景,进一步加深了思乡之情。词人想起了五月时分,故乡的渔郎们划着小船,在荷塘中捕鱼的情景。这里的“芙蓉浦”指的是长满荷花的水边,象征着故乡的美好风光。词人说:“不知道那些渔郎还记得我吗?”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和向往。最后一句“梦入芙蓉浦”则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在一起,暗示词人常常在梦中回到故乡,与昔日的朋友相聚,充满了惆怅与无奈。

总结:

周邦彦的《苏幕遮》通过对夏日清晨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进而引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词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充分体现了宋代词人的艺术修养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