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和张文潜浯溪中兴颂二首

和张文潜浯溪中兴颂二首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译文

这些诗句的译文如下:

你未曾看到那些令人震惊的兴衰事迹记载在天宝年间,关于中兴的碑文上如今已长满野草。不知道忠诚和背叛的国家中,隐藏的奸雄在哪里,但只要提及成功的故事,国民会尊敬老者。 是谁将那宠幸的妃子像从天际带来,诸如虢国、秦国和韩国这些女子都是非凡的才华。繁花似锦的桑间乐声与玉磬敲击之声交织,春风似乎不敢扬起尘埃,以免破坏了这美妙的氛围。 我们又有谁知道那些安史之乱的名将姓名呢?那些英勇的将士们已经安稳地离世。山峰似乎触手可及,高达尺五,峰上刻有开元的字迹。历史的变迁和势力的转移真是令人哀痛,奸人的心肠如深渊一般黑暗。西蜀之地万里迢迢尚能收复,但南内的宫门何时才能真正打开? 真是可悲啊,即便有像窦孝德这样忠诚的人,也反被将军们嘲笑为“安好”。啊,那些臣子们在关键时刻无法说出真正的辅国策略来尊崇皇后,却还能念念不忘长安街头荠菜的售价。

赏析

李清照的《和张文潜浯溪中兴颂二首》是她对唐代诗人张耒(字文潜)所作《浯溪中兴颂诗》的和诗。这首诗通过对唐代天宝年间的历史事件进行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奸佞误国的深刻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历史背景与主题

诗中的“天宝”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742-756),这一时期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爆发,国家陷入动荡。李清照通过回顾这段历史,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忧虑和对奸佞误国的愤怒。

  •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这两句开篇点明了主题:天宝年间的故事令人震惊,国家的兴衰如同过眼云烟。中兴碑上的草已经长出,象征着曾经的辉煌已经消逝,历史的痕迹被时间侵蚀。这里,李清照借用了唐代元结在《大唐中兴颂》中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悲哀。

  •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这两句揭示了历史书写中的虚伪性。人们只记得那些所谓的“成功者”,却忽视了那些背叛国家的奸臣。这里的“国老”指的是那些在历史上被尊崇的老臣,而“奸雄”则暗指杨国忠等权臣。李清照在这里批判了历史记载的片面性,指出真正的罪魁祸首并未受到应有的谴责。

2. 对杨贵妃及其家族的讽刺

李清照在这首诗中对杨贵妃及其家族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尤其是对她们的奢华生活和对国家命运的漠视。

  •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这里的“妃子”指的是杨贵妃,而“虢、秦、韩”则是她的三位姐姐,分别被封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和韩国夫人。李清照用“天才”一词来讽刺她们的荒诞行为,实际上是在嘲讽她们凭借裙带关系获得高位,却不顾国家的安危。

  •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这两句描绘了杨贵妃及其家族的奢华生活。她们沉迷于歌舞升平,甚至连春风都不敢惊扰她们的享乐。这里的描写充满了讽刺意味,暗示了她们的奢侈生活与国家的危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对安史之乱的反思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李清照在这首诗中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名字早已被人遗忘,而那些为国家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却在战乱中死去,无人铭记。李清照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英雄的悲叹和对历史记忆的失落。

  •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抱瓮峰”是指长安附近的华山,传说中有“去天尺五”的说法,形容其高峻。这里的“开元字”指的是唐玄宗年号“开元”时期的铭文。李清照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盛世的短暂和易逝。

4. 对奸佞误国的批判

李清照在这首诗中对奸佞误国的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尤其是对杨国忠等权臣的揭露。

  •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那些奸佞之徒的心肠却比悬崖还要险恶。李清照通过对奸佞的揭露,表达了对他们的愤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这里的“西蜀”指的是唐玄宗逃亡至四川,而“南内”则是指唐玄宗晚年被软禁的地方。李清照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唐玄宗命运的同情,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动荡和未来的不确定性。

5. 对孝德皇帝的赞美与讽刺

诗的最后部分提到了唐代的另一位皇帝——代宗李豫(谥号“孝德”),他在安史之乱后继位,试图恢复国家的稳定。

  •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李清照在这里赞美了孝德皇帝的仁慈和宽厚,但也讽刺了他未能彻底清除奸佞,导致国家依然处于动荡之中。这里的“将军”可能指的是郭子仪等将领,他们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用。

  •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历史记忆的失落和对现实的无奈。李清照感叹道,那些曾经掌握大权的人物(如宦官李辅国和皇后张氏)早已被人遗忘,而普通人只能在长安街头贩卖春荠度日。这里的“春荠”象征着普通百姓的艰辛生活,也反映了国家衰落后的民生凋敝。

总结

李清照的《和张文潜浯溪中兴颂二首》通过对唐代天宝年间的历史事件进行回顾,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奸佞误国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批判,语言犀利,情感充沛。李清照通过这首诗,展现了她作为一位女性文人的独特视角和深邃的历史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