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作。李商隐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情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首诗通过对神话人物嫦娥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爱情以及孤独的深刻思考。
首句“云母屏风烛影深”,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云母屏风在古代常被用作装饰,它本身具有半透明的特点,透过烛光映射出斑驳陆离的影子。这里的“烛影深”不仅描绘了室内光影的变化,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幽暗,为全诗奠定了一个略显凄凉的基调。
第二句“长河渐落晓星沉”,进一步拓展了画面的空间感,将读者的视线从室内引向室外广阔的天地之间。银河缓缓西移,直至消失于地平线下;晨星逐渐隐没于黎明前的微光之中。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巧妙地传达了时间的推移与季节的更迭,同时也隐喻着人生的变迁与情感的起伏。
接下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则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嫦娥因偷食不死之药而飞升月宫,从此与人间隔绝,孤独地生活在广寒宫中。诗人在此处大胆假设,认为嫦娥或许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她虽然获得了永生,却失去了人间的温暖与陪伴,只能独自面对无尽的黑夜与寒冷。这种假设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嫦娥命运的深切同情,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即生命中的某些选择可能会带来短暂的欢愉,但随之而来的可能是更为长久的寂寞与遗憾。
综上所述,《嫦娥》一诗不仅是一首关于神话故事的咏叹调,更是诗人借古喻今、抒发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的作品。它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悲凉的艺术氛围,使读者在欣赏之余也能产生共鸣,引发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