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霜月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注释

征雁:大鴈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 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楼南:一作“楼高”。 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 素娥:即嫦娥。 斗:比赛的意思。 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译文

听到了南飞的雁叫已听不到鸣蝉,百尺高楼霜华月色融合为水接天。 青女与嫦娥生来就都耐得住清冷,月中霜里看谁有姣好的身姿容颜。

赏析

此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全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诗人将静景活写,前两句生发出了后两句想像中的意境,栩栩然传达了一种生动而优美的景象。这颇可看出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赏析2

李商隐的《霜月》是一首描绘深秋景色和抒发诗人情感的七言绝句。诗中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以及个人的情感寄托。

首句“初闻征雁已无蝉”,描绘了秋天特有的景象:大雁开始南飞,而蝉鸣声却逐渐消失。这里不仅体现了季节的更迭,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消逝。同时,“征雁”与“蝉”之间的对比,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和变化,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哀而不伤、静谧深远的基调。

第二句“百尺楼南水接天”,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之中。诗人站在高楼上远眺,看到楼南的水面仿佛与遥远的天空相连,呈现出一种浩渺无垠的感觉。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真实描写,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广阔与辽远,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探索。

后两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则是全诗的核心所在。“青女”指的是掌管霜雪的女神,而“素娥”则是月亮的别称。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青女和素娥赋予人的性格特点——她们都能忍受寒冷,在月光下的霜雪中相互媲美。这里的“婵娟”既可指美丽的女子,也可比喻美好的事物。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于坚韧不屈、超凡脱俗精神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高洁人格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致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与感悟。诗中的意象丰富且富有象征性,既描绘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