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都篇》是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通过描绘京洛(洛阳)名都的繁华景象、贵族少年的奢华生活以及他们游乐狩猎、宴饮作乐的情景,展现了当时上层社会的风貌,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诗句以“名都”和“京洛”为背景,引出“妖女”与“少年”两个主角群体,前者暗示了都市的繁华与女性的魅力,后者则代表了贵族子弟的青春活力与不羁。
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 通过“宝剑”与“被服”的奢华,展现了少年们物质上的富足与身份的高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崇尚武力与美的风气。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描述了少年们在东郊斗鸡、在长楸树间驰骋马匹的娱乐活动,反映了他们生活的悠闲与放纵。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突然出现的双兔引发了狩猎的场景,少年迅速拉弓射箭,驱马追至南山,展现了其敏捷与勇敢。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馀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不仅一次射中两兔,还能在未尽其技时接住飞鸢,进一步强化了少年高超的狩猎技艺与非凡的能力。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狩猎归来,观众对少年的技艺赞不绝口,工匠们也纷纷赞叹其技艺之美,体现了少年在社交圈中的影响力与受欢迎程度。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臇胎虾,寒鳖炙熊蹯。 回到平乐馆宴饮,美酒佳肴应有尽有,展现了贵族生活的奢华与享受。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踘壤,巧捷惟万端。 朋友们欢聚一堂,宴席上还有蹴鞠等游戏,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欢乐,以及少年们的多才多艺。
《名都篇》以其生动的描绘、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寓意,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上层社会的风貌,也反映了曹植对人生、时间的独特思考。通过少年们的奢华生活与游乐狩猎,以及宴饮欢聚的场景,诗人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鼓励人们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