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门有万里客行

门有万里客行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 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 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注释

褰(qiān)裳:提起衣服。 心所亲: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太息:同“叹息”。 朔方:汉郡名称。在今内蒙古及宁夏一带。 适:到。

译文

门前有客人从远方万里而来,问我是哪里人。 我提起衣服去寻访,果然找见了自己心中所喜悦的友人。 他见到我很激动,挽着衣衫对我哭泣。 叹息之后他便对我陈述起自己的经历。 他本来自朔方,但从北边迁徙到了南方吴越,今天已是吴越之人了。 但这迁徙的日子还没有结束,他还在不断迁徙,这次是要迁去西边的秦国了。 如此频繁的迁徙,究竟哪里才是自己的定所呢?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战乱中人们流亡四方的悲惨情状。

赏析2

《门有万里客行》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通过一位远行客的叙述,展现了战乱时期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悲惨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动荡不安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诗句解析

  1. 门有万里客,问君何乡人。

    • 诗句开篇即点出主题,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站在门前,诗人询问其来自何方。这里的“万里”不仅指距离遥远,也暗示了客人经历了长途跋涉的艰辛和无数次的离别。
  2. 褰裳起从之,果得心所亲。

    • “褰裳”指提起衣裳,表示诗人起身迎接并跟随这位客人。通过交谈,诗人发现这位客人竟是自己的同乡或心灵相通的朋友,因此感到格外亲切。
  3. 挽裳对我泣,太息前自陈。

    • 客人放下衣裳,面对诗人哭泣,并长叹一声开始诉说自己的遭遇。这里的“挽裳”与前面的“褰裳”形成对比,展现了客人从初见面时的拘谨到倾诉衷肠时的放松。
  4. 本是朔方士,今为吴越民。

    • 客人自述原本是北方(朔方)的人,现在却成了南方(吴越)的居民。这句话揭示了战乱导致的人口迁移和社会动荡,人们不得不离开故土,远赴他乡。
  5. 行行将复行,去去适西秦。

    • 客人表示,他还要继续前行,即将前往西方的秦国(这里可能泛指西部地区)。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客人对未来行程的无奈和迷茫,也暗示了战乱时期人们无处安身、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艺术特色

  • 叙事性:全诗以客人的叙述为主线,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生活。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诗歌内容更加生动、真实。

  • 对比手法:诗中多次运用对比手法,如“万里”与“乡人”的对比、“褰裳”与“挽裳”的对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客人的口吻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未来的迷茫,情感真挚而深沉。这种情感共鸣使得诗歌具有广泛的感染力。

  • 语言简练:全诗语言简练、质朴,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总结

《门有万里客行》是一首反映战乱时期人民苦难生活的诗歌。通过一位远行客的叙述,诗人展现了人们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动荡不安的感慨。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叙事性、对比手法、情感真挚和语言简练等特点,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广泛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