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译文

向西攀登香炉峰,从南面望见瀑布的水流。水流百丈激流冲荡下来,喷涌到山谷中数十里远的地方。犹如天上雷电飞速来到,隐约之中犹如白色的长虹升起。一开始吃惊于银河降临人间,在半空中像云像天洒落着落下。抬头观看瀑布的雄姿,感慨自然的伟大壮丽。海风吹不断瀑布流水,皎洁的月光照耀着瀑布反射的亮光空地一片白亮。凌空飞溅的瀑布如同飞溅的水花激射溅到两边青石上,就像无数流动的珍珠激起泡沫犹如沸腾的玉石。我乐于登上这座山,面对瀑布心里更为悠闲自得。不仅喜欢这里的泉水漱去口中的玉液琼浆,还能让瀑水洗净尘埃污染的容颜。恰好又与我平常所喜爱相契合,永远让我辞别人间一切烦恼。

赏析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赏析

诗文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游览庐山时所作的两首诗中的第一首。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历和吟咏。李白的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惊叹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他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诗文结构与内容

  1. 开篇写景,气势磅礴

    •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诗人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眺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庐山瀑布。这一句简洁明快,交代了诗人的视角和位置,为后面的描写做了铺垫。
  2. 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壮观

    •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形容瀑布的高度和宽度。“三百丈”极言瀑布之高,“数十里”则夸张地描述了瀑布水流的长度。这种夸张不仅突出了瀑布的宏伟气势,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3. 动态描写,生动形象

    • “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诗人将瀑布比作闪电般迅速而来的光芒,又像白虹一样升腾而起。这里的“歘”字形容瀑布突然出现的速度之快,而“白虹”则描绘了瀑布在阳光下形成的美丽色彩。通过这种动态描写,瀑布的形态更加生动鲜活。
  4. 联想丰富,意境深远

    •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诗人由眼前的瀑布联想到银河从天而降,仿佛瀑布是从天上洒下的水珠。这种联想不仅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也让读者感受到瀑布的神秘与浩瀚。同时,“半洒云天里”进一步强调了瀑布的高度和气势。
  5. 仰观瀑布,赞叹自然造化

    •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诗人抬头仰望瀑布,感到它的气势越来越雄伟,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这里“造化功”指的是自然界的力量,诗人通过对瀑布的赞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6. 海风江月,烘托瀑布之美

    •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诗人继续描写瀑布周围的环境:海风虽然强劲,却无法吹断瀑布的水流;江上的明月虽然明亮,但只能映照出瀑布的空灵之美。这两句诗通过对海风和江月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瀑布的永恒与不朽。
  7. 细节描写,展现瀑布的奇妙

    • “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瀑布飞溅的水珠和泡沫。水珠在空中四散飞舞,像是轻盈的彩霞;泡沫则在巨石上沸腾翻滚,仿佛煮沸了一般。这些细节描写让瀑布的景象更加具体可感,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
  8. 抒发情感,表达归隐之心

    •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名山的喜爱之情。面对如此壮丽的自然景观,他的心情变得更加宁静平和。诗人说,即使不饮那琼浆玉液,也能洗净尘世的污垢。最后,他表达了希望永远远离尘世、归隐山林的愿望。这种情感不仅是对自然美的向往,也是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超脱。

艺术特色

  1. 夸张与比喻相结合 李白在这首诗中大量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如“挂流三百丈”、“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等,既突出了瀑布的壮观,又赋予了它诗意的美感。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诗人成功地将瀑布的形态、声音、色彩等多方面特征展现在读者面前。

  2. 动静结合 诗中既有对瀑布静态的描写,如“挂流三百丈”,也有对其动态的刻画,如“空中乱潨射”。动静结合使得诗歌的节奏感更强,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3. 情景交融 诗人通过对庐山瀑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厌倦。景物与情感相互交融,达到了“情景合一”的艺术效果。尤其是最后几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归隐山林的愿望,使全诗的情感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结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山水诗。李白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神奇。同时,诗中也融入了诗人个人的情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脱。整首诗气势恢宏,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