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碧落洞

碧落洞

槎牙乱峰合,晃荡绝壁横。 遥知紫翠间,古来仙释并。 阳崖射朝日,高处连玉京。 阴谷叩白月,梦中游化城。 果然石门开,中有银河倾。 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 泉流下珠琲,乳盖交缦缨。 我行畏人知,恐为仙者迎。 小语辄响答,空山白云惊。 策杖归去来,治具烦方平。

译文

参差错杂的山峰如笋林立,环绕着绵延的山脉。悬崖绝壁在眼前展开,仿佛直通天际。从远处看,翠绿的山峦中闪烁着神秘的光辉,似乎在古代的传说中神仙们居住的仙境就是这里。朝阳照射在向阳的山崖上,那里仿佛与天庭的玉京相连。而在背阴的山谷里,仿佛能敲响月亮的大门,进入梦幻般的化城。

就在我以为找到了隐秘的石门时,里面仿佛有银河倾泻而出。幽深的龛洞通向曲折隐秘的地方,另有门户穿过幽暗的空间。泉水流淌如珍珠串成的琏琲,乳石交错如缦缨般美丽。我行走在这里担心被人发现,怕这里的仙境会迎来仙人的迎接。我轻声细语时,山谷回声仿佛立刻回应我,声音在空旷的山间回荡,惊动了白云。我放下拐杖,准备归去,准备食物请方平共享这美景。

赏析

苏轼的《碧落洞》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感悟相结合的诗作,通过对碧落洞奇丽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开篇写景:槎牙乱峰合,晃荡绝壁横

  • “槎牙”形容山峰参差不齐、错落有致,“乱峰合”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峰的杂乱与密集,仿佛它们在相互交织、汇聚。这句诗生动地勾勒出碧落洞周围的山峦景象,给人一种险峻而神秘的感觉。
  • “晃荡绝壁横”则突出了绝壁的陡峭与高耸,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感。“晃荡”一词不仅表现了绝壁的巍峨,还暗示了一种动态感,仿佛绝壁在摇晃不定,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2. 虚实结合:遥知紫翠间,古来仙释并

  • “紫翠”指的是山间的云雾缭绕、色彩斑斓的景象,给人一种仙境般的感觉。诗人通过“遥知”二字,将自己置身于远处,眺望这片神秘的山林,仿佛能看到古代的仙人与佛家弟子在此修行。
  • “古来仙释并”则点明了碧落洞自古以来就是道教与佛教共同向往的地方,赋予了这个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色彩。

3. 阴阳对比:阳崖射朝日,高处连玉京;阴谷叩白月,梦中游化城

  • 诗人通过“阳崖”与“阴谷”的对比,展现了碧落洞内部的光影变化。阳面的山崖沐浴在朝阳的光辉下,仿佛与天界的玉京相连,充满了神圣的气息;而阴面的山谷则被月光所照耀,显得幽静而神秘,仿佛置身于梦境中的化城。
  • 这种阴阳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象征了世间与仙境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4. 洞内奇观:果然石门开,中有银河倾;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

  • 诗人进入洞中后,发现石门突然打开,眼前出现了如同银河倒挂的景象,泉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这里的“银河倾”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暗示了诗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时空,感受到了天地之间的宏大与神秘。
  • 接着,诗人描述了洞内的幽深与曲折,“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描绘了洞穴内部的复杂结构,既有幽深的小径,又有透亮的空间,给人一种迷离而奇妙的感觉。

5. 自然与心灵的对话:泉流下珠琲,乳盖交缦缨

  • 洞内的泉水如珍珠般滴落,钟乳石交错悬挂,宛如丝带般垂下,形成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场景。诗人通过对这些细微之处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仿佛每一滴水珠、每一片钟乳石都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6. 超凡脱俗的心境:我行畏人知,恐为仙者迎

  • 在如此美妙的环境中,诗人感到自己仿佛已经超越了尘世的喧嚣,进入了一个无人知晓的仙境。他害怕被人打扰,甚至担心会被仙人迎接走,这种心态体现了他对宁静与超脱的追求,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

7. 空灵回响:小语辄响答,空山白云惊

  • 诗人在洞中轻声细语,声音却在空旷的山洞中回荡,仿佛回应了他的呼唤。这种回响不仅打破了寂静,也让人感受到山洞的广阔与深远。同时,“空山白云惊”一句,既描写了白云在山间飘动的情景,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震撼与感动。

8. 归去来兮:策杖归去来,治具烦方平

  • 最后,诗人决定离开这个仙境般的地方,回到现实世界。他手持拐杖,缓缓离去,心中却依然回味着刚才的经历。这里的“治具烦方平”引用了《列仙传》中方平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带有一种淡淡的遗憾与不舍。

总结:

苏轼的《碧落洞》通过对碧落洞内外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诗歌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