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人杰:人中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鬼雄:鬼中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译文

活着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的英雄。到现在还依然思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渡过乌江葸地存活于世中。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慷慨雄健、掷地有声,但无堆砌之弊。

赏析2

《夏日绝句》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虽然短小,但气势磅礴,情感激昂,表达了作者对英雄气概的崇敬和对历史人物项羽的深深缅怀。下面从诗歌的内容、艺术手法和思想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一、内容分析

  1.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两句是全诗的核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李清照认为,人活着应当成为杰出的人物(“人杰”),即使死了也要成为英勇的鬼魂(“鬼雄”)。这里的“人杰”和“鬼雄”是对英雄气概的高度概括,既体现了对生命尊严的追求,也表达了对死亡的无畏态度。诗人通过这两句,展现了她对英雄精神的崇敬,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着。

  2.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两句进一步具体化了诗人的情感,通过对历史人物项羽的怀念,表达了她对英雄气节的赞美。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楚汉争霸时期的英雄人物,他在垓下之战中兵败,最终自刎乌江,宁死不屈,拒绝渡过江东重返故土。李清照在这两句中,表达了对项羽这种宁死不屈、保持尊严的精神的钦佩。她用“至今思项羽”来表达自己对项羽的长久怀念,而“不肯过江东”则突出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和坚定的意志。

二、艺术手法

  1. 对比与烘托
    诗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与“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两句是对理想人生的抽象概括,而后两句则是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来烘托这种精神。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美,还通过对项羽的具体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力量。

  2. 简洁凝练的语言
    李清照的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短短二十个字却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她没有使用过多的修饰词,而是通过简练的语言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种简洁凝练的风格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读来令人振奋。

  3. 借古讽今
    李清照生活在南宋时期,当时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北方的金兵不断入侵,南宋朝廷却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李清照通过对项羽的怀念,实际上是在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时南宋统治者的不满。她希望当政者能够像项羽一样,宁死不屈,保持民族尊严,而不是一味地妥协求和。

三、思想感情

  1. 对英雄气概的崇敬
    李清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崇敬之情。她认为,真正的英雄不仅在生前要有所作为,即使在死后也要保持尊严。项羽正是这样的英雄,他宁死不屈,拒绝过江东,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李清照。她通过对项羽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这种英雄气概的向往和崇敬。

  2.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李清照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她通过对项羽的怀念,实际上是在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她希望当政者能够像项羽一样,勇敢面对敌人的侵略,保卫国家的尊严。然而,现实却是南宋朝廷的软弱无力,这使得李清照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愤慨。

  3. 个人理想的寄托
    李清照作为一名女性,在封建社会中面临着诸多限制。她虽然才华横溢,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女性很难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因此,她通过对项羽的怀念,实际上也是在寄托自己的理想。她希望自己能够像项羽一样,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尊严和气节。

四、总结

《夏日绝句》是一首充满激情和力量的诗作,李清照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崇敬、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理想的寄托。诗中的项羽成为了她心中理想的化身,象征着坚贞不屈、宁死不屈的精神。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更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许。它展现了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文人的独特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