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杂诗三首

杂诗三首

【其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其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注释

孟津河: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是「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为古代交通要道。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来日:来的时候。 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着(zhuó)花未:开花没有?着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玉阶:《万首唐人绝句》作「阶前」。

译文

【其一】 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 【其二】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梅花开了没有? 【其三】 看见梅花已经开了,又听见鸟儿的啼叫声。一颗充满忧愁的心看着春草生长,愈来愈茂盛的春草眼看就要连到阶前,禁不住惶恐起来了。

赏析

《杂诗三首》,是王维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 第一首,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 第二首,描写游子思念家人,向故乡来人询问家中情形的话。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着花未?」,可谓「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第三首,写思妇给丈夫回信中的话。三首诗写出一种缠绵深婉之情,或直抒胸臆,或托物寄怀,都不事雕琢。

赏析2

王维的《杂诗三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组抒情诗,每首诗都以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其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孟津河畔的情景,门前正对着通往江南的渡口。诗人通过询问“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表达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可能长期漂泊在外,而江南的船只则象征着与家乡的联系。诗人希望这些船只能带来家人的消息,从而缓解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

【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这首诗通过与来自故乡的人交谈,诗人询问对方是否知道故乡的情况。他特别关心的是窗前那株梅花是否已经开花。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还暗示了他对生活中的某些细节的敏感关注。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人文关怀。

【其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春天到来的景象:寒梅已经绽放,鸟儿也开始鸣叫。然而,面对这样的美好景色,诗人的心境却并不平静。他担心春草会在玉阶上生长,这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忧虑和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世界。

总的来说,《杂诗三首》以其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王维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