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三首
【其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其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王维的《杂诗三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组抒情诗,每首诗都以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其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孟津河畔的情景,门前正对着通往江南的渡口。诗人通过询问“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表达出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人可能长期漂泊在外,而江南的船只则象征着与家乡的联系。诗人希望这些船只能带来家人的消息,从而缓解他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具体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
【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这首诗通过与来自故乡的人交谈,诗人询问对方是否知道故乡的情况。他特别关心的是窗前那株梅花是否已经开花。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还暗示了他对生活中的某些细节的敏感关注。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人文关怀。
【其三】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春天到来的景象:寒梅已经绽放,鸟儿也开始鸣叫。然而,面对这样的美好景色,诗人的心境却并不平静。他担心春草会在玉阶上生长,这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忧虑和无奈。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情感世界。
总的来说,《杂诗三首》以其简洁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以及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王维诗歌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