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鹧鸪天 · 桂花

鹧鸪天 · 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小令词调,双阕五十五字,上阕四句三平韵,下阕五句三平韵。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暗淡轻黄:形容桂花的颜色是暗黄、淡黄、轻黄。 体性柔:体质柔弱,性格和顺。体性,本指人的体貌与性情,这里指桂花。 疏:疏放。 迹远:桂树多生长于深山中,故云。 何须:犹何必,何用。 深红色一作:轻红色 自是:自然是。 画栏:指饰有彩绘的栏杆。 冠:居于首位。 「画栏」句:化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画栏桂树悬秋香」之句意,谓桂花为中秋时节首屈一指的花木。 骚人:指屈原,因其作《离骚》,故称其为「骚人」。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可煞:表示疑问,犹可是,是否。 情思:情义。 何事:为何、何故。

译文

此花浅黄而清幽,形貌温顺又娇羞。性情萧疏远离尘世,它的浓香却久久存留。无须用浅绿或大红的色相去招摇炫弄,它本来就是花中的第一流。 梅花肯定妒忌它,而它又足以令迟开的菊花感到害羞。在装有华丽护栏的花园里,它在中秋的应时花木中无双无俦。大诗人屈原啊,可真叫无情无义,在写到诸多花木的《离骚》里,为何桂花不被收?

赏析

李清照喜欢桂花酒,也喜欢桂花的风神气质。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

赏析2

《鹧鸪天 · 桂花》赏析

李清照的这首《鹧鸪天 · 桂花》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独特魅力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她个人的情感与思考。词中不仅展现了桂花的外在美,更突出了其内在的精神品质。

1. 上阕:桂花的品格与气质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 “暗淡轻黄”:桂花的颜色并不艳丽,呈现出淡淡的黄色,给人一种柔和、素雅的感觉。这里的“暗淡”并非贬义,反而强调了桂花的低调与内敛。
  • “体性柔”:桂花的形态柔弱,姿态优美,象征着一种温婉、柔美的气质。
  • “情疏迹远只香留”:桂花生长在偏僻的地方,远离尘世喧嚣,但它却以芬芳的香气吸引人。这句词暗示了桂花虽然不张扬,但它的香气却能长久留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里也隐含了作者对桂花高洁品质的赞美,桂花不求名利,只愿默默奉献自己的芬芳。

2. 下阕:桂花的地位与评价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 “何须浅碧深红色”:这句话是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反问。古人常以色彩鲜艳的花朵为美,如梅花的红、菊花的黄等,而桂花的颜色并不夺目。但李清照认为,桂花并不需要依赖艳丽的色彩来彰显自己的美丽,它的内在品质足以让它成为花中的佼佼者。
  • “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凭借其独特的香气和高洁的品质,完全可以被称为“花中第一流”。这句话不仅是对桂花的高度评价,也体现了作者对内在美和精神境界的推崇。

3. 梅菊对比,桂花独秀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 “梅定妒,菊应羞”:梅花和菊花都是秋天的名花,梅以傲雪凌霜著称,菊以高洁孤傲闻名。然而,在李清照看来,桂花的美超越了梅和菊。桂花的香气幽远,品格高洁,连梅和菊都为之逊色,甚至感到嫉妒和羞愧。
  • “画栏开处冠中秋”:桂花盛开于中秋时节,正是秋意浓烈之时。它不仅在众多花卉中脱颖而出,更是中秋佳节最美的点缀。这里的“画栏”指的是精美的园林建筑,桂花在这些建筑的映衬下更加显得高贵典雅。

4. 骚人无情,不见桂花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 “骚人可煞无情思”:这里的“骚人”指的是古代的文人墨客,尤其是屈原等楚辞作家。屈原在《离骚》中提到了许多花草,但却没有提到桂花。李清照认为,这些文人墨客未免有些缺乏情趣,竟然忽略了桂花这样美好的花卉。
  • “何事当年不见收”:为什么古代的诗人没有将桂花纳入他们的诗篇中呢?李清照通过这一问,表达了对桂花被忽视的遗憾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桂花的特别钟爱。

5. 整体情感与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桂花的描写,展现了桂花的外在美与内在品质。李清照并没有像其他诗人那样仅仅停留在对桂花形态的描绘上,而是深入挖掘了桂花的精神内涵。她赞美桂花的低调、内敛、高洁,同时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

此外,词中还蕴含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古代文人往往偏爱那些色彩艳丽、姿态优美的花卉,而忽视了像桂花这样看似平凡但实则非凡的植物。李清照通过对桂花的赞美,表达了一种对传统审美观念的挑战,呼吁人们关注那些被忽视的美好事物。

6. 艺术特色

  • 语言简洁凝练:全词用词简练,意境深远,短短几句便勾勒出桂花的形象与气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嗅觉冲击。
  • 对比手法:词中通过梅、菊与桂花的对比,突出了桂花的独特之处,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 借物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体现了她作为女性文人的独特视角。

总结

李清照的《鹧鸪天 · 桂花》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咏物词。通过对桂花的描写,词人不仅展现了桂花的外在美,更突出了其内在的精神品质。词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