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马图经序》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背景下创作的一篇散文,不仅展现了她对博弈游戏的热爱与精通,更体现了她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韧不拔的精神。本文通过对“博”的探讨,表达了她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文章开篇引用了古代典故,如庖丁解牛、郢人运斤、师旷之听、离娄之视等,强调了“慧则通,通则无所不达;专则精,精则无所不妙”的道理。李清照认为,无论是圣人之道还是嬉戏之事,关键在于“妙”,即达到一种极致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技艺上的精湛,更是心灵上的通达与自由。她以自己对博弈的热爱为例,说明了“专者能之”,即只有专注于某一件事,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李清照自述自己“性喜博”,并且“昼夜每忘寝食”,正是这种专注使她在博弈中从未失败过。这一段文字不仅表现了她对博弈的热爱,更揭示了她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用心专一,便能有所成就。
李清照在文中提到,自从南渡以来,她经历了多次迁徙,生活动荡不安,甚至连博弈用具都散失殆尽。然而,尽管身处困境,她并未放弃对博弈的热爱,反而将其作为一种精神寄托。特别是在绍兴四年(1134年)十月,当淮上战事告急,江浙一带的人们纷纷逃难时,李清照也从临安溯流而上,来到金华定居。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她依然能够在“更长烛明”的夜晚,重温博弈的乐趣。这不仅表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更体现了她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韧不拔的精神。
李清照在文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博弈游戏,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评价。她将博弈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失传的游戏,如长行、叶子、博塞、弹棋等;另一类则是流传至今但显得粗俗的游戏,如打揭、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睹快等。她特别提到了象棋、围棋等双人游戏,认为它们虽然有趣,但参与人数有限。相比之下,她更喜欢“采选”和“打马”这两种适合多人参与的游戏,尤其是“打马”,因为它的规则简单,易于上手,且富有挑战性。
李清照对“打马”游戏有着深厚的兴趣,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她指出,“打马”世有两种:一种是一将十马的“关西马”,另一种是无将二十马的“依经马”。她特别喜欢“依经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她根据“打马”的赏罚规则,为每一种情况编写了几句简短的文字说明,附在图经之后,以便后人参考。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博弈游戏更加有趣,还能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她自豪地宣称:“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是也。”
《打马图经序》不仅仅是对博弈游戏的介绍,更是李清照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与反思。她在文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思想。她通过博弈游戏这一小小的切口,展现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坚守与追求。她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更是一位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女性,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
《打马图经序》是李清照晚年的一篇重要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她对博弈游戏的热爱与精通,更体现了她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清照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她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她的文字简洁明快,富有哲理,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又有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堪称一篇兼具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