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打马图经序

打马图经序

慧则通,通则无所不达;专则精,精则无所不妙。故庖丁之解牛,郢人之运斤,师旷之听,离娄之视。大至于尧舜之仁,桀纣之恶;小至于掷豆起蝇,巾角拂棋,皆臻至理者何?妙而已。 后世之人,不惟学圣人之道,不到圣处。虽嬉戏之事,亦得依稀仿佛而遂止者多矣。夫博者无他,争先术耳。故专者能之。予性喜博,凡所谓博者皆耽之,昼夜每忘寝食,但平生随多寡未尝不进者何?精而已。 自南渡来流离迁徙,尽散博具,故罕为之。然实未尝忘于胸中也。今年冬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江浙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卜所之。易安居士亦自临安溯流,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第。乍释舟楫而见轩窗,意颇释然。更长烛明,奈此良夜乎?于是乎博弈之事讲矣,且长行、叶子、博塞、弹棋,是无传者。打揭、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睹快之类,皆鄙俚,不经见。藏酒、摴蒲、双蹙融,近渐废绝。选仙、加减、插关火,质鲁任命,无所施人智巧。大小象戏、奕棋,又惟可容二人。独采选、打马,特为闺房戏。 长恨采选丛繁,劳于检阅,故能通者少,难遇勍敌。打马简要,而苦无文采。按打马世有两种:一种一将十马者,谓之关西马;一种无将二十马者,谓之依经马。流行既久,各有图经凡例可考。行移赏罚,互有同异。又宣和间,人取两种马,参杂加减,大约交加彻幸,古意尽矣,所谓宣和马者是也。予独爱依经马,因取其赏罚互度,每事做数语,随事附见,使儿辈图之。不独施之博徒,实足贻诸好事,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是也。 绍兴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易安室序。

注释

打马图经序:这是李易安为其所编著的《打马图经》一书写的序。 慧:聪慧。 通:通晓。 庖(páo)丁之解牛:《庄子·养生主》塑造的一个特别精于宰牛的人。 郢(yǐng)人之运斤:《庄子·徐无鬼》塑造一个特别会使斧子的人。 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能听音乐辨吉凶。 离姿:传说中黄帝时视力最好的人,能在百步之外看见秋毫之末。 尧、舜:传说中的两位圣君。 桀、纣:夏商两朝的末代暴君。 掷豆起蝇: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四》载:时人张芬能用绿豆击苍蝇,十不失一。又能赤手捉苍蝇,也是手到擒来。 巾角拂棋:《世说新语·巧艺》载:魏文帝曹丕善弹棋,可以不用手而用手巾角弹,另有一人比魏文帝更善弹,能用头巾角弹。 臻(zhēn):达到。 妙:精妙。 依稀彷彿:粗略、大概。 博:赌输赢的遊戏。 耽:沉迷。 进:赢。 博具:遊戏用的工具。 朔:阴历每月的初一日。 淮上:淮河沿线。 旁午络绎:交错夹杂,往来不绝。 卜:选择。 泝(sù)流:逆流上行。泝,同「溯」。 严滩:见《夜发严滩》。 金华:地名,在今浙江金华。 释舟揖:指下船上岸。 轩窗:指代房屋。 更长:夜长。 讲:讲论、讲习。 长行、叶子、博塞、弹棋:皆古代博戏。 打揭、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赌快:皆古代博戏。 不经见:指不登大雅之堂。 藏酒、摴蒲(chū jú)、双蹙融:皆古代博戏。 选仙、加减、插关火:皆古代博戏。 质鲁任命:博法简单,全凭运气。 象棋:象棋。 弈棋:围棋。 采选:又作「彩选」,古代博戏的一种。 丛繁:指复杂。 勍(qíng)敌:劲敌。勍,强。 文采:指花样。 图经凡例:指遊戏规则的说明图表及文字。 关西马:在宋代主要流行于关西地区的打马遊戏玩法,每位棋手有一个将棋子和十个马棋子。 依经马:在宋代主要流行于中国东中部的打马遊戏玩法,棋盘有九十一格,棋手由二至五人,每位棋手有二十个马棋子,没有将棋子。 交加侥幸:增添运气的成份。 宣和马:在宣和年间流行打马规则,是关西马和依经马规则组合。每位棋手有二十个马棋子,行棋规则介于关西马和依经马之间。 互度:规则。 见:见解。 图:绘制图表。 贻:留赠。 命辞:相当于「题辞」。 绍兴四年:宋高宗绍兴四年(西元一一三四年)。

赏析

李易安以词名世,生前身后都获得了极高声誉。与词相比,她的文章传世很少,不过寥寥数篇。在这数篇中以打马遊戏为题材的就有三篇:《打马图经序》、《打马赋》、《打马图经命词》。 李易安撰有《打马图经》一卷,书中有序有赋、有图有例有论。而《打马图经序》(又被称为《打马图序》)是易安为《打马图经》的序言。 本文优美畅达,富于情感。清人周中孚评价《打马图经序》:「文词工雅可观,非他人所及也。」《打马图经序》作于宋绍兴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写作顺序当在《打马图经》之后,《打马赋》之前。

赏析2

《打马图经序》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背景下创作的一篇散文,不仅展现了她对博弈游戏的热爱与精通,更体现了她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韧不拔的精神。本文通过对“博”的探讨,表达了她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 智慧与专精的辩证关系

文章开篇引用了古代典故,如庖丁解牛、郢人运斤、师旷之听、离娄之视等,强调了“慧则通,通则无所不达;专则精,精则无所不妙”的道理。李清照认为,无论是圣人之道还是嬉戏之事,关键在于“妙”,即达到一种极致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技艺上的精湛,更是心灵上的通达与自由。她以自己对博弈的热爱为例,说明了“专者能之”,即只有专注于某一件事,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李清照自述自己“性喜博”,并且“昼夜每忘寝食”,正是这种专注使她在博弈中从未失败过。这一段文字不仅表现了她对博弈的热爱,更揭示了她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无论做什么事,只要用心专一,便能有所成就。

2. 流离失所中的精神寄托

李清照在文中提到,自从南渡以来,她经历了多次迁徙,生活动荡不安,甚至连博弈用具都散失殆尽。然而,尽管身处困境,她并未放弃对博弈的热爱,反而将其作为一种精神寄托。特别是在绍兴四年(1134年)十月,当淮上战事告急,江浙一带的人们纷纷逃难时,李清照也从临安溯流而上,来到金华定居。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她依然能够在“更长烛明”的夜晚,重温博弈的乐趣。这不仅表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更体现了她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韧不拔的精神。

3. 对博弈游戏的分类与评价

李清照在文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博弈游戏,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评价。她将博弈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失传的游戏,如长行、叶子、博塞、弹棋等;另一类则是流传至今但显得粗俗的游戏,如打揭、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睹快等。她特别提到了象棋、围棋等双人游戏,认为它们虽然有趣,但参与人数有限。相比之下,她更喜欢“采选”和“打马”这两种适合多人参与的游戏,尤其是“打马”,因为它的规则简单,易于上手,且富有挑战性。

4. 对“打马”游戏的改进与创新

李清照对“打马”游戏有着深厚的兴趣,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她指出,“打马”世有两种:一种是一将十马的“关西马”,另一种是无将二十马的“依经马”。她特别喜欢“依经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她根据“打马”的赏罚规则,为每一种情况编写了几句简短的文字说明,附在图经之后,以便后人参考。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博弈游戏更加有趣,还能为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她自豪地宣称:“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是也。”

5. 文化传承与个人情怀的结合

《打马图经序》不仅仅是对博弈游戏的介绍,更是李清照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与反思。她在文中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同时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思想。她通过博弈游戏这一小小的切口,展现了自己在乱世中的坚守与追求。她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更是一位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女性,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

结语

《打马图经序》是李清照晚年的一篇重要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她对博弈游戏的热爱与精通,更体现了她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坚韧不拔的精神。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清照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她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她的文字简洁明快,富有哲理,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又有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堪称一篇兼具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