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美芹十论 · 久任第九

美芹十论 · 久任第九

臣闻天下无难能不可为之事,而有能为必可成之人。人诚能也,任之不专则不可以有成。故孟子曰:「五谷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稊稗。」何则?事有操纵自我,而谋之已审,则一举而可以遂成;事有服叛在人,而谋之虽审,亦必持久而后可就。盖自古夷狄为中国患,彼皆有争胜之心,圣人方调兵以正天诛,任宰相以责成功,非如政刑礼乐发之自己,收之亦自己之易也。朝而用兵,夕而遂胜,公卿大夫交口归之,曰:「此宰相之贤也。」明日而临敌,后日而闻不利,则群起而媒孽之,曰:「宰相不足与折冲也。」乍贤乍佞,其说不一,于是人君亦不能自信,欲求之立事,难矣哉! 臣读史,尝窃深加越句践、汉高祖之能任人,而种、蠡、良、平之能处事:骤而胜,遽而败,皆不足以动其心,而信之专,期之成,皆如其所料也。观夫公稽之栖,五年而吴伐齐,虚可乘也,种、蠡如不闻;又四年,吴伐齐,虚可乘也,种、蠡反发兵助之;又二年,吴伐齐不胜,而种、蠡始袭破之,可以取之,种、蠡不取;又九年而始一举灭之。盖历二十又三年,而句践未尝以为迟而夺其权。丰沛之兴,秦二年,汉败于薛;汉元年,高帝厄于鸿门;又二年衅于彭城;又三年,困于荥阳;又五年不利于夏南。良、平何尝一日不从之计议,然未免于龃龉者,盖历五年而始蹶项立刘,高帝亦未尝以为疏而夺其权。诚以一胜一败兵家常势,惩败狃胜,非策之上。故古之人君,其信任大臣也,不间于谗说;其图回大功也,不恤于小节;所以能责难能不可为之事于能为必可成之人而收其效也。 虏人为朝廷患,如病疽焉。病根不去,终不可以为身安。然其决之也,必加炷刃,则痛亟而无后悔;而其销之也,止于傅饵,则痛迟而终为大患。病而用医,不一其言,至炷刃方施而传饵移之,傅饵未几而炷刃夺之;病不已而乃咎医。吁!亦自惑也。 且御戎有二道,惟和与战。和固非常策,然太上皇帝用秦桧一十九年而无异论者,太上皇帝信之之笃而秦桧守之之坚也。今日之事,以和为可以安,而臣不敢必其盟之可保;以为战为不可讲,而臣亦不敢必其兵之可休。惟陛下推至诚,疏谗慝,以天下之事尽付之宰相,使得优游无疑以悉力于图回,则可和与战之机宰相其任之矣。 唐人视相府如传舍,其所成者果何事?淮蔡之功,裴度用而李师道遣刺客以缓师,高霞寓败而钱微萧俯以为言,宪宗信之深、任之笃,令狐楚之罢为中舍,李逢吉之出为节度,皆以沮谋而见疏。故君以断、臣以忠,而能成中兴之功。 而顷者张浚虽未有大捷,亦未至大败,符离一挫,召还揆路,遂以罪去,恐非越句践、汉高帝、唐宪宗所以任宰相之道。非特此也,内而户部出纳之源,外而全曹总司之计,与夫边郡守臣、屯戍守将,皆非朝夕可以责其成功者。臣愿陛下要成功于宰相,而使宰相责成功于计臣、守将,俾其各得专于职治,而以禄秩旌其劳绩,不必轻移遽迁,则人无苟且之心,乐于奋激以自见其才。一网既举,众目自张,天下之事犹有不办者,臣不敢信其然也。

赏析

《美芹十论》为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该书从第一论以至于第十论,无一不是精闢之论。同时,这也是一部很好的军事论著,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 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辛弃疾写了十篇论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美芹十论》是献给皇帝的,因此,作者谦称《十论》不过是他自己觉得好,皇帝不一定就会喜欢——就像宋人喜欢芹菜一样——事实上,皇帝的确不喜欢。 自从辛弃疾献了《美芹十论》之后,人们就把“美芹”作为忧国忧民、悲国家之颠覆的代名词了。从此美芹有了特定深远的含义了。 李筌曾于《太白阴经·卷一·人无勇怯篇》对勇怯与地域之关系提出了旷古绝今之论,而辛弃疾则于《自治》篇中对:“臣闻今之论天下者皆曰:‘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之问题提出反驳,并作出“是又可以南北勇怯论哉?”的结论。与李筌不同的是,辛弃疾的目的在于希望南宋朝廷能由排除南北勇怯的成见,进而自治图强;前者理论价值绝高,而后者现实指导之意义甚大。同源殊流,各有所长。 至于其在《察情》一篇所论:“两敌相持,无以得其情则疑,疑故易骇,骇而应之必不能详;有以得其情则定,定故不可惑,不可惑而听彼之自扰,则权常在我而敌实受其弊矣。”此说可谓得兵家虚实理论之精华。空城计之所以得行险而稳成,其妙处亦不过在此而已。然直陈此妙、直捣关键枢要之处者,辛弃疾可谓第一人。

赏析2

辛弃疾的《美芹十论·久任第九》是一篇探讨用人之道的文章,其中体现了他对国家治理、军事策略以及宰相职责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这篇作品的赏析:

主题思想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强调“久任”的重要性,即长期稳定地任用人才,特别是宰相这样的关键职位。辛弃疾认为,只有给予足够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力,从而实现国家的目标。

文章结构

  1. 引言部分:辛弃疾首先引用了《孟子》中的名言,指出如果五谷种植得好但没有成熟,还不如杂草。这表明即使计划周密,如果没有坚定的支持和时间,也无法取得成功。

  2. 历史例证:接着,辛弃疾通过越王勾践和汉高祖刘邦的例子,说明了在面对多次胜败时,他们能够信任并支持他们的谋士范蠡、文种和张良、陈平,最终实现了国家复兴。这证明了信任和坚持的重要性。

  3. 对比分析:辛弃疾进一步通过唐代宰相裴度的例子,说明了唐宪宗对裴度的信任和支持,尽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最终取得了淮蔡之战的胜利。相反,张浚虽然没有明显的大败,但在一次挫败后就被召回,这与越王勾践和汉高祖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4. 总结建议:最后,辛弃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即应当赋予宰相足够的权力和信任,让他们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专注于解决国家的问题。他还建议,在内部管理、财政和边疆防御等方面,应该给予相应的官员更多的自主权,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

写作特色

  • 引用经典:辛弃疾巧妙地引用了《孟子》等经典著作中的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化底蕴。

  • 历史实例:通过丰富的历史实例,辛弃疾生动地展示了信任和支持的重要性,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他的观点。

  • 逻辑严密: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从引言到历史例证再到建议,层层递进,条理分明。

深刻意义

辛弃疾的这篇文章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政治主张,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使用的普遍认识。他认为,只有给予人才充分的信任和支持,才能激发他们的潜力,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种思想对于今天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美芹十论·久任第九》是一篇内容丰富、论证严谨、富有启发性的文章,它不仅展现了辛弃疾卓越的政治智慧,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