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美芹十论 · 防微第八

美芹十论 · 防微第八

古之为国者,其虑敌深,其防患密。故常不吝爵赏以笼络天下智勇辩力之士,而不欲一夫有忧愁怨怼亡聊不平之心以败吾事。盖人之有智勇辩力者,士皆天民之秀杰者,类不肯自己,苛大而不得见用于世,小而又饥寒于其身,则其求逞之志果于毁名败节,凡可以纾忿充欲者无所不至矣。是以敌国相持,胜负未决;一夫不平,输情于敌,则吾之所忌彼知而投之,吾之所长彼习而用之;投吾所忌,用吾所长,是殆益敌资而遗敌胜耳,不可不察。传曰:「谨备于其外,患生于其内。」正圣人所以深致意而庸人以为不足虑也。 昔者,楚公子巫臣尝教吴乘车射御,而吴得以逞。汉中行说尝教单于无爱汉物,而汉有匈奴之忧。史传所载,此类甚多。臣之为今日虑者,非以匹夫去就可以为朝廷重轻,盖以为泄吾之机足以增虏人之颉颃耳。何则?科举不足以尽笼天下之士,而爵赏亦不足以尽縻归附之人,与夫逋寇穷民之所归、茹冤抱恨之无所泄者,天下亦不能尽无,窃计其中亦有杰然自异而不徇小节者矣,彼将甘心俯首、守死于吾土地乎?抑亦坏垣越栅而求释于他域乎?是未可知也。臣之为是说者,非欲以耸陛下之听而行己之言,盖亦有见焉耳。请试言其大者: 逆亮之南寇也,海道舟楫则平江之匠实为之;淮南惟秋之防,而盛夏入寇,则无锡之士实惎之;克敌弓努虏兵所不支,今已为之;殿司之兵比他卒为骄,今已知之。此数者岂小事哉!如闻皆其非归之人、叛军之长教之使然。且归正军民,或激于忠义,或迫于虐政,故相扳来归,其心诚有所慕也,前此陛下尝许以不遣矣。自去年以来,虏人间以文牒请索,朝廷亦时有曲从,其间有知诗书识义分者,如解元振辈,上章请留,陛下既已旌赏之矣。若俗所谓泗州王等辈既行之后,得之道理,皆言阴通伪地,教其亲戚诉诸虏庭移牒来请,此必其心有所不乐于朝廷者。若此槽虽[兄辱]䢆无能,累千百万举发以归之固不足恤,然人之度量相越、智愚不同,或其中亦有所谓杰然自异者。患生所忽,渐不可长。臣愿陛下广含弘之量,开言事之路,许之陈说利害,官其可采,以收拾江南之士;明昭有司,时散俸廪,以优恤归明归正之人。外而敕州县吏,使之蠲除科敛,平亭狱讼,以抒其逃死蓄愤无所伸诉之心。其归正军民,或有再索而犹言愿行者,此必阴通伪地,情不可测。朝廷既无负于此辈,而犹反复若是,陛下赫然诛其一、二,亦可以绝其奸望。不然,则纵之而不加制,玩之而不加恤,恐他日万一有如先朝张源、吴昊之西奔,近日施宜生之北走,或能驯致边陲意外之扰,不可不加意焉! 臣闻之:鲁公甫文伯死,有妇人自杀于房者二人,其母闻之不哭,曰:「孔子贤人也。逐于鲁而是人不随,今死而妇人为自杀,是必于其长者薄、于其妇人厚。」议者曰:「从母之言则是为贤母,从妻之言则不免为妒妻。」今臣之论归正归明军民,诚恐不悦臣之说者以臣为妒妻也。惟陛下深察之。

赏析

《美芹十论》为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该书从第一论以至于第十论,无一不是精闢之论。同时,这也是一部很好的军事论著,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芹”指芹菜。《列子· 扬朱》篇载:有人向同乡富豪赞美芹菜好吃,结果富豪吃了反倒嘴肿闹肚子。后人以“献芹”称所献之物菲薄,以示诚意。 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辛弃疾写了十篇论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美芹十论》是献给皇帝的,因此,作者谦称《十论》不过是他自己觉得好,皇帝不一定就会喜欢——就像宋人喜欢芹菜一样——事实上,皇帝的确不喜欢。 自从辛弃疾献了《美芹十论》之后,人们就把“美芹”作为忧国忧民、悲国家之颠覆的代名词了。从此美芹有了特定深远的含义了。 李筌曾于《太白阴经·卷一·人无勇怯篇》对勇怯与地域之关系提出了旷古绝今之论,而辛弃疾则于《自治》篇中对:“臣闻今之论天下者皆曰:‘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之问题提出反驳,并作出“是又可以南北勇怯论哉?”的结论。与李筌不同的是,辛弃疾的目的在于希望南宋朝廷能由排除南北勇怯的成见,进而自治图强;前者理论价值绝高,而后者现实指导之意义甚大。同源殊流,各有所长。 至于其在《察情》一篇所论:“两敌相持,无以得其情则疑,疑故易骇,骇而应之必不能详;有以得其情则定,定故不可惑,不可惑而听彼之自扰,则权常在我而敌实受其弊矣。”此说可谓得兵家虚实理论之精华。空城计之所以得行险而稳成,其妙处亦不过在此而已。然直陈此妙、直捣关键枢要之处者,辛弃疾可谓第一人。

赏析2

辛弃疾的《美芹十论》是一组政治军事建议的奏疏,其中《防微第八》篇主要讨论了防止内部隐患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这一篇章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分析,强调了国家需要警惕内部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

赏析

1. 主题思想

文章的核心思想在于“防微杜渐”,即在问题萌芽阶段就加以防范。辛弃疾认为,国家应该重视内部的隐患,因为即使是小问题也可能演变成大灾难。他特别关注那些可能因不满而投靠敌方的人,以及那些被逼无奈、可能产生报复心理的人。

2. 历史典故

文章引用了多个历史典故来说明内部隐患的危害性:

  • 楚公子巫臣教吴乘车射御:导致吴国强大。
  • 汉中行说教单于无爱汉物:导致汉朝面临匈奴的威胁。 这些例子说明了内部隐患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即使是很小的问题,也可能被敌人利用。

3. 现实分析

辛弃疾进一步分析了宋朝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如科举制度和爵赏制度的不足,使得一些人才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可能导致他们投向敌方。他指出,科举制度和爵赏制度并不能完全笼络住所有人才,尤其是那些被逼无奈、心怀不满的人,他们可能会成为潜在的隐患。

4. 具体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辛弃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

  • 广纳贤才:扩大选拔人才的范围,给予更多的人才机会。
  • 优待归附者:对待归附者要给予优待,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关怀。
  • 减轻民众负担:减免赋税,公正处理诉讼,以减少民众的不满情绪。
  • 严惩叛徒:对于那些背叛国家的人,要严厉惩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5. 文学特色

辛弃疾的文章风格雄健有力,善于运用历史典故,语言简洁明快,逻辑严密。他的文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政治和社会意义。通过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分析,他呼吁君主重视内部隐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总结

《美芹十论 · 防微第八》不仅是一篇关于国家安全的建议书,更是辛弃疾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文章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分析,强调了内部隐患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辛弃疾的建议不仅体现了他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