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再游玄都观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注释

屯田员外郎:官名。掌管国家屯田及官员职田配给等事。 出牧连州:出任连州刺史。汉代称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牧,唐代称为刺史。 寻:不久。 前篇:指《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旋:立刻,很快。 有:通「又」。有、又放在两位数字之间,表示整数之外又零多少,是古代人的习惯用法。 主客郎中:官名。负责接待宾客等事务。 荡然:空空荡荡的样子。 兔葵: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林中或林边草地阴凉处。 俟:等待。 后游:后游者,后来的游人。 大和二年:西元八二八年。 百亩:表示面积大,并非实指。 中庭:一作「庭中」。庭,指玄都观。 净尽:净,空无所有;尽,完。 菜花:野菜花。 种桃道士:暗指当初打击王叔文、贬斥刘禹锡的权贵们。 刘郎:指作者自己。

译文

贞元二十一年我作屯田员外郎,当时这个观里没有花。那年贬我出去作连州刺史,不久又贬为朗州司马。过了十年,召我回京,人人都说有道士亲手栽植了仙桃,满观如红霞,于是才有前首诗以记一时之事。接着又派出作刺史,现在十四年了,我又回来作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空空荡荡的连一株树也没有了,只有兔葵燕麦在春风中摆动。因此再题二十八个字以等待后来的游人指教。大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院中大半长的是青苔,桃花开完之后菜花接着又开。 当年种桃树的道士身归何处?曾在此赏花的刘郎今日又来。

赏析

《再游玄都观》作于大和二年(西元八二八年),前两句写出玄都观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景色,后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诗人自己之升沉进退。全诗用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赏析2

《再游玄都观》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是他再次游览长安玄都观时有感而发之作。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等人的政治革新运动而遭到贬谪,这首诗不仅是对玄都观景色变化的描绘,更是他个人遭遇和政治态度的隐喻。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原文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赏析

首句:“百亩庭中半是苔”

这句诗描绘了玄都观庭院的荒凉景象。百亩大的庭院中,一半已经长满了青苔,说明这里已经很久没有得到很好的打理,显得荒凉而萧瑟。这种景象不仅反映了玄都观的变化,也隐含了刘禹锡被贬谪后政治环境的冷清和自身境遇的凄凉。

次句:“桃花净尽菜花开”

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玄都观内植物的变化。曾经盛开的桃花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满园的菜花。桃花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常象征着春天的美好和仕途的顺畅,而菜花的平凡和普及则暗示了政治势力的更迭和个人的沉浮。这句诗通过桃花和菜花的对比,表达了刘禹锡对世事无常、政治风云变幻的感慨。

三句:“种桃道士归何处”

这句诗中的“种桃道士”是一个隐喻,指的是当初在朝中支持刘禹锡等人革新运动的政治力量。他们曾经如道士般精心培育“桃花”(即革新事业),但如今却已不知去向。这句诗既表达了对这些政治盟友的怀念和同情,也暗示了他们或失败、或逃亡、或失势的悲惨命运。

末句:“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句诗是刘禹锡的自我写照。他自比为“前度刘郎”,即曾经被贬谪现在又回到长安的自己。这句诗充满了自信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表达了刘禹锡虽然历经磨难但依旧不屈不挠、坚持自己政治理想的决心和勇气。同时,这句诗也带有一种讽刺和挑战的意味,似乎在向那些曾经排挤他、打压他的人宣告:我刘禹锡又回来了!

总结

《再游玄都观》是一首充满政治寓意和人生哲理的诗。刘禹锡通过描绘玄都观景色的变化,隐喻了自己政治生涯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刘禹锡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更体现了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在唐代诗歌中,这首诗无疑是一篇杰出的政治抒情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