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长干行

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注释

长干行:属乐府《杂曲歌辞》调名。下篇一作张潮。黄庭坚作李益诗。《苕溪渔隐丛话》:山谷云:太白集中《长干行》二篇:“妾发初覆额”,真太白作也。“忆妾深闺里”,李益尚书作也。……词意亦清丽可喜,乱之太白诗中,亦不甚远。 床:井栏,后院水井的围栏。 长干里:在今南京市,当年系船民集居之地,故《长干曲》多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 抱柱信:典出《庄子·盗跖篇》,写尾生与一女子相约于桥下,女子未到而突然涨水,尾生守信而不肯离去,抱着柱子被水淹死。 滟滪(yàn yù)堆:三峡之一瞿塘峡峡口的一块大礁石,农历五月涨水没礁,船只易触礁翻沉。 天上哀:哀一作“鸣”。 迟行迹:迟一作“旧”。 生绿苔:绿一作“苍”。 胡蝶来:一作“胡蝶黄”。胡蝶,即蝴蝶。清王琦《李太白文集注》云:“杨升庵谓蝴蝶或白或黑,或五彩皆具,唯黄色一种至秋乃多,盖感金气也,引太白‘八月蝴蝶黄’一句,以为深中物理,而评今本‘来’字为浅。琦谓以文义论字,终以‘来’字为长。”作‘黄’字亦有道理。 早晚:多早晚,犹何时。三巴:地名。即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地区。 长风沙:地名,在今安徽省安庆市的长江边上,距南京约七百里。

译文

我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便同你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十四岁时嫁给你作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低着头对着墙壁的暗处,一再呼唤也不敢回头。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和你在一起。常抱着至死不渝的信念,怎么能想到会走上望夫台?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五月水涨时,滟滪堆不可相触,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传到天上。门前是你离家时徘徊的足迹,渐渐地长满了绿苔。绿苔太厚,不好清扫,树叶飘落,秋天早早来到。八月里,黄色的蝴碟飞舞,双双飞到西园草地上。看到这种情景我很伤心,因而忧愁容颜衰老。无论什么时候你想下三巴回家,请预先把家书捎给我。迎接你不怕道路遥远,一直走到长风沙。

赏析

这是一首写商妇的爱情和离别的诗。诗以商妇的自白,用缠绵婉转的笔调,抒写了她对远出经商丈夫的真挚的爱和深深的思念。 诗的开头六句是回忆与丈夫孩提时“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情景,为读者塑了一对少年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形象。“十四为君妇”四句,是细腻地刻画初婚的羞涩,重现了新婚的甜蜜醉人。“十五始展眉”四句,写婚后的热恋和恩爱,山盟海誓,如胶似漆。“十六君远行”四句,写遥思丈夫远行经商,并为之担心受怕,缠绵悱恻,深沉无限。“门前迟行迹”八句,写触景生情,忧思不断,颜容憔悴。最后四句,写寄语亲人,望其早归。把思念之情更推进一步。 全诗形象完整明丽,活泼动人。感情细腻,缠绵婉转;语言坦白,音节和谐;格调清新隽永,是诗歌艺术上品。“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已成描摹幼男幼女天真无邪情谊的佳语。

赏析2

《长干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全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了她与丈夫从童年相识到成年后分离的过程,表达了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融入了大量生活化的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活,情感真挚动人。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一、童年时期的纯真无邪

  1.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 头发刚刚盖过额头:描绘了一个小女孩天真烂漫的形象,头发尚未完全长大,暗示她年幼。
    • 折花在门前嬉戏:展现了她活泼可爱的性格,喜欢在自家门口玩耍,摘取花朵,充满了童趣。
    • 男孩骑着竹马而来:这里的“竹马”是指用竹竿做成的玩具马,象征着男孩子的调皮捣蛋和活力四射。
    • 两人围绕着井栏互相追逐着玩弄青梅:“绕床弄青梅”这一句引用了古代成语“青梅竹马”,形象地表现了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时无忧无虑的状态,他们之间没有丝毫的隔阂或猜疑。
    • 居住在长干里巷,从小就彼此亲密无间:说明这对男女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地方——长干里,彼此熟悉、关系亲密,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新婚初期的羞涩与含蓄

  1.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 十四岁嫁给你做妻子,害羞得没有露出过笑脸:十四岁的少女正值青春年华,刚刚步入婚姻殿堂,内心充满羞涩与紧张,不敢直视丈夫,甚至连笑容都难以展露。
    • 低着头对着墙壁,任你千呼万唤也不肯回头:进一步强调新娘子的羞怯心理,即使丈夫多次呼唤,她也只敢默默低头,不敢回应,体现了封建礼教下女性的含蓄与矜持。

三、婚后逐渐建立深厚感情

  1.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 十五岁才舒展眉头,愿意永远相依相伴,生死相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夫妻之间的相处,新娘子逐渐适应了婚姻生活,开始展现出自信的笑容,并且表达出自己愿意与丈夫共度一生的决心。
    • 一直坚守着忠诚的爱情信念,绝不会登上望夫台遥望远方:这里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尾生抱柱”的典故,表明女子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态度;而“望夫台”则象征着离别与思念,但女子表示自己不会因为丈夫外出而陷入无尽的等待与哀怨之中,而是坚信他们会团聚。

四、丈夫远行后的思念与忧虑

  1.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 十六岁时你远行去了瞿塘峡那险恶的地方:丈夫离开家前往遥远的瞿塘峡(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那里水流湍急、岩石林立,环境十分危险。
    • 五月里的江水高涨,波涛汹涌,令人胆战心惊;两岸的猿猴悲鸣,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愁:通过描写瞿塘峡地区夏季洪水泛滥以及猿猴凄凉叫声,渲染了一种压抑、悲伤的氛围,暗示着女子对丈夫安全的担忧。

五、独守空闺的孤寂与期盼

  1.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 门前是你离去时留下的足迹,如今已被青苔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丈夫离去后留下的痕迹被大自然慢慢侵蚀,青苔生长蔓延,显示出岁月的流逝和无人打扰的寂静。
    • 青苔太厚难以清扫,秋天的树叶早早地飘落下来:进一步强调时间过得很快,女子独自一人在家,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只有她还在原地等待。
    • 八月里黄色的蝴蝶成双结对地在西园草丛中飞舞:蝴蝶成双象征着恩爱的情侣,然而此时此刻,女子只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却无法与自己的爱人相伴,这让她感到更加孤独寂寞。
    • 看到这些景象不禁让我伤心不已,担心自己的容颜会因忧愁而渐渐衰老:表达了女子对自己美貌消逝的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她内心深处对丈夫早日归来的渴望。

六、期待重逢的美好愿景

  1.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 希望你早点儿顺流而下回到三巴地区,提前写信告诉我回家的消息:表达了女子对未来团聚的期待,她希望能够尽快得到丈夫即将归来的消息,以便做好迎接的准备。
    • 无论路途多么遥远,我都会去迎接你,哪怕一直走到长风沙:长风沙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安庆市附近,距离女子所在的南京非常远。这句话表明女子愿意为了迎接丈夫而不顾一切困难,体现出她对丈夫深切的爱意和支持。

总之,《长干行》通过对一个普通女子生活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中国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真实状态,既有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有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坚韧。同时,诗歌还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写来烘托气氛,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