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怨王孙 · 湖上风来波浩渺

怨王孙 · 湖上风来波浩渺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译文

湖面上吹来的风使得水波浩渺,值此暮秋之际,湖中的荷花已经衰稀且不再散发浓郁的香气。水和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现出美妙的景色,无比美妙绝伦,让人沉醉其中不知道有其他的美好存在。莲子成熟后荷叶凋零,露珠清洗着水中浮萍和岸边小草。在沙滩上面休息的水鸟都不回头看,就像也在遗憾为何有人早早地离去而没有长久停留观赏下去呢。

赏析

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 「湖上风来」句起语不俗,避开俗套。秋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而一旦朔风初起,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宣告着深秋到了,所以说「秋己暮」。而一句「红稀香少」,更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季节却别有滋味,在这里,作者不说人们如何的喜爱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说的「说不尽、无穷好」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 下阕虽然仍是对秋景色的继续描绘,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莲实叶老、露洗蘋草,都标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共见,却易于忽略,一经作者点染,便觉秋意袭人。而在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在这里,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阕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但却一反上阕的山水「与人亲」,而为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且通过人们在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秋的到来。 这首词造景清新别致,描写泪细密传神,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寻味。

赏析2

《怨王孙 · 湖上风来波浩渺》赏析

李清照的《怨王孙》是一首描写秋日湖景的小令,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淡淡的哀愁。全词意境清新,语言优美,情感含蓄而深沉。

1. 上阕:湖光山色,秋意渐浓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

开篇两句写出了秋风拂过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此时已是深秋,湖面上的波浪显得格外辽阔,给人一种空旷、寂静的感觉。随着季节的推移,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花朵凋零,香气也渐渐淡去。“红稀香少”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衰败,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落寞与惆怅。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接下来,词人笔锋一转,写出了湖光山色与人的亲密关系。尽管秋意已浓,但山水依旧美丽动人,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无尽的美好。这里的“与人亲”表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亲近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喜悦。然而,这种美好似乎又带着一丝无奈,因为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无法长久留存。

2. 下阕:荷叶老去,鸥鹭归巢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蘋花汀草。”

下阕继续描绘秋景,着重写荷塘的变化。莲子已经成熟,荷叶也逐渐枯萎,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时光的流逝。清晨的露珠洒落在蘋花和汀草上,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清冷的氛围。这里的“清露洗”不仅写出了露珠的晶莹剔透,也暗示了秋天的凉意渐浓,万物都在悄然变化。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最后两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人描写了沙滩上的鸥鹭,它们静静地栖息在那里,似乎不愿回头看一眼即将离去的人们。词人巧妙地将鸥鹭的举动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仿佛它们也在为人们的离去感到遗憾。这里的“恨人归早”不仅是鸥鹭的情感,更是词人自己内心的感受。她留恋这美好的湖光山色,舍不得离开这片宁静的天地,但时光匆匆,美好的时刻总是短暂的。

3. 情感与主题

整首词通过对秋日湖景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李清照善于捕捉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并将其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她内心的细腻与深情。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与忧伤。通过“红稀香少”、“荷叶老”等意象,词人暗示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而“眠沙鸥鹭不回头”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离别的哀愁。

4.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词人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通过对秋景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惆怅与留恋。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 语言优美:李清照的语言简洁明快,用词精准,富有诗意。如“水光山色与人亲”、“清露洗、蘋花汀草”等句子,既生动形象,又充满美感,给人以视觉和情感上的双重享受。

  • 意象丰富: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波浩渺”、“红稀香少”、“荷叶老”、“清露洗”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还隐含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5. 结语

《怨王孙》通过对秋日湖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李清照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情感世界。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体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一个感受宋代文人情怀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