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释

添字丑奴儿:词牌名。一作“添字采桑子”。“丑奴儿”与“采桑子”同调而异名。添字,此词在《丑奴儿》原调上下阕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来的七字句,改组为四字、五字两句。增字后,音节和乐句亦相应发生了变化。 中庭:庭院里。 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词两用,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且卷,有通“婘”之训,谓好貌。 馀清:此据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和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此首断句亦从吴著。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阕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馀清,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霖霪:本为久雨,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译文

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 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赏析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描绘芭蕉的形象,不仅准确地勾勒出芭蕉的本质特性,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上阕从视觉入手,生动地写出芭蕉的树阴遮满中庭,叶片舒展,蕉心卷缩的景象;下阕从听觉入手,写夜雨打在芭蕉上,声声入耳,使本来就辗转不眠的词人更加愁伤。全词篇幅短小,含蓄蕴藉,用语直白,运笔轻灵,情思沉切。

赏析2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赏析

一、词牌与背景

《添字丑奴儿》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小令。这首词以芭蕉为意象,抒发了词人在南渡后的思乡之情和内心的愁苦。李清照的词作多以婉约见长,尤其是她后期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故国、故乡的思念以及个人命运的感伤。此词写于南宋初年,李清照随夫南渡,远离北方故土,生活颠沛流离,心情抑郁。

二、词意解析

上阕:芭蕉树下的静谧与清幽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 词的开篇,词人以设问的方式引入芭蕉树这一意象,仿佛在询问是谁种下了这棵芭蕉树。这里的“谁”并非真要追问种树之人,而是借以表达一种无端的感慨。芭蕉树的影子遮蔽了整个庭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幽的氛围。
  • “阴满中庭”重复出现,强调了芭蕉树的茂密和它所带来的阴凉,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庭院中的阴影象征着她无法排遣的忧愁。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 接着,词人细致地描绘了芭蕉叶的形态。“叶叶心心”是对芭蕉叶的生动描写,每一片叶子都像是带着一颗心,舒展卷曲之间充满了诗意的美感。“馀清”则进一步渲染了芭蕉叶带来的清凉与宁静,仿佛这片绿意能够抚慰人心。
  • 这两句通过对芭蕉叶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暗含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芭蕉叶的舒卷如同人的心绪,时而舒展,时而卷曲,充满了变化与不确定性。
下阕:夜雨中的愁思与不眠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 下阕转而描写夜晚的情景。三更时分,词人独自卧在床上,窗外的雨声滴答作响,久久不停。“霖霪”形容雨水连绵不断,这种持续不断的雨声让词人更加难以入眠。
  • “伤心”二字直接点明了词人的情绪,雨声触动了她的愁绪,使她感到更加孤独和悲伤。雨声与内心的忧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 最后几句,词人再次重复“点滴霖霪”,强化了雨声的连续性和持久性。这里的“北人”指的是李清照自己,她来自北方,南渡后远离故土,对南方的气候和环境并不适应。
  • “不惯起来听”表达了词人对南方夜雨的陌生感和不适感。北方的气候干燥,少有如此漫长的雨季,因此她在南方的夜晚里感到格外不习惯。雨声不仅让她失眠,更让她想起了北方的家乡,增添了思乡之情。

三、艺术特色

  1. 意象的选择与运用: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芭蕉树”和“夜雨”两个意象。芭蕉树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忧愁和思乡之情。词人通过描绘芭蕉树的茂密和芭蕉叶的舒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忧郁的氛围。而夜雨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绪,雨声的滴答作响与词人的内心愁绪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凄凉的意境。

  2. 重复手法的运用: 词中多次使用重复的手法,如“阴满中庭”、“点滴霖霪”等句子的重复,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和情感的表达力度。重复不仅使词句更加朗朗上口,还强化了词人的情感体验,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

  3. 情景交融: 词人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芭蕉树的阴凉、芭蕉叶的舒卷、夜雨的滴答声,这些自然景象不仅是词人眼中的风景,更是她内心情感的外化。通过这些意象,词人成功地将自己的孤独、忧愁和思乡之情传达给了读者。

  4. 语言简洁凝练: 李清照的词语言简洁凝练,用词精准,富有表现力。整首词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层次分明,情感丰富。词人通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同时又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

四、总结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一首代表作,词中通过对芭蕉树和夜雨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故土的思念和内心的愁苦。词人巧妙地运用意象、重复手法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技巧,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完美结合,展现出她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词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李清照在动荡时代中的个人命运和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