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好事近 · 悼春

好事近 · 悼春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釭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双调,四十五字,前后阕各两仄韵。 风定:风停。 深:厚。 拥红堆雪:凋落的花瓣聚集成堆。拥,簇拥;红、雪,指代各种颜色的花。 长记:同“常记”,长久记忆。 酒阑:喝完了酒。阑,乾、尽。 玉尊:泛指精美贵重的酒杯。 釭(gāng):一作“红”,灯。 暗明灭:指灯光忽明忽暗,一闪一闪。 幽怨:潜藏在心里的怨恨。 鴂(jué):即鹈鴂。所指何物,说法不一,一指杜鹃,一指伯劳。

译文

风定了,地面的落花积得很深,隔着帘子向外看,只见红红白白一堆,一片凋零景色。常记得故乡的海棠开过以后,也正是这样的暮春时节。 酒干了,歌停了,杯子也空了,只有一盏昏黄的青灯在那里忽明忽灭。眼前这落花景色已令我愁苦不堪,偏偏这时又传来一阵鹈鴂的哀鸣。

赏析

《好事近·悼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抒发伤春情怀的词。词的上片写大风过后落花满地,点明了是“花事”将了的伤春时节。下片写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时光已成过去,青灯幽梦,催春之鸟一声啼鸣,由景伤情更让人感伤。这首词抒写的是伤春凄苦之情,通过室内外景物的刻画,把作者自己的凄情浓愁寄寓其中,感情深沉凝重。

赏析2

《好事近·悼春》赏析

李清照的《好事近·悼春》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感伤的小令,通过对春天消逝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不再的深切感慨。全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1. 上阕:描绘春景与伤春之情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开篇两句描绘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景象:风停了,落花堆积在庭院中,仿佛红色的花瓣像雪一样堆积在一起。这里的“红”指的是海棠花,“雪”则是形容花瓣如雪般洁白。通过“风定”和“落花深”的对比,词人传达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暗示春天的繁华已经过去,万物开始凋零。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接下来两句点明了时间背景:词人回忆起海棠花开的时刻,正是春天最美好的时候,但如今却已进入了伤春的季节。这里的“长记”表明词人对过去的美好时光有着深刻的记忆,而“正伤春时节”则直接表达了她对春天消逝的悲叹。海棠花开象征着春天的繁盛,而花谢则意味着春天的结束,这种对比更加深了词人的失落感。

2. 下阕:抒发内心的幽怨与孤独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釭暗明灭。”

下阕开头两句描写了宴会结束后的情景:酒喝完了,歌声也停止了,酒杯空空如也,唯有灯光在昏暗中闪烁不定。“酒阑歌罢”暗示了一场热闹的聚会已经结束,而“玉尊空”则进一步强调了宴席的冷清与寂寥。此时,词人独自一人面对着残灯,内心充满了孤寂与惆怅。灯光的“暗明灭”不仅描绘了物理上的光线变化,也象征着词人心情的起伏不定,时而明亮,时而黯淡。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最后两句是全词的情感高潮:词人在梦中也难以摆脱内心的幽怨,而此时窗外传来一声杜鹃的啼叫,更增添了她的悲伤。杜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常被视为哀怨的象征,它的叫声被认为是在呼唤“不如归去”,这与词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形成了呼应。杜鹃的啼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也打断了词人的梦境,使她更加感到孤独与无助。

3. 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 意象的运用: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意象,如“落花”、“海棠”、“灯光”、“杜鹃”等,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春天消逝的景象,还象征着词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通过这些意象的叠加,词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凄美而哀怨的氛围。

  • 情感的层次感:词人的情感表达非常细腻,从对春天消逝的感伤,到宴会后的孤寂,再到梦中的幽怨,层层递进,逐步深化。尤其是最后一句“更一声啼鴂”,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 语言的简洁与凝练:李清照的语言风格一向简洁明快,这首词也不例外。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词人通过精炼的语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魅力。

4. 主题思想

《好事近·悼春》的主题是对春天消逝的悼念,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短暂、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词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中孤独与寂寞的无奈。整首词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深的思念,体现了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情感和敏锐的感知力。

5. 结语

李清照的《好事近·悼春》以其优美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和简洁的语言,成为了宋代词作中的经典之作。词人通过对春天消逝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展现了她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李清照个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