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怨王孙 · 春暮

怨王孙 · 春暮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注释

帝里:帝都,京都。 重门:层层设门。 沾惹:牵缠,招引。 拚舍:割舍。

译文

京城里已是晚春时节,宫禁重重,院落深深。绿草如茵,台阶前只有晚暮归来的大雁。楼上之人思绪绵绵,不知远方亲人的消息谁可传递。内心情感难以割舍放下。又逢寒食节,秋千院落,行人寂静,月光皎洁初斜照,浸染着雪白的梨花。

赏析

《怨王孙·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描写闺中思妇情怀的词作。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无尽的相思。

1. 上阕:景物描写与情感铺垫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

  • “帝里”指的是京城,即汴京(今开封),暗示了词中的主人公可能身处繁华都市之中。然而,尽管身处繁华之地,她却感到孤独和寂寞。“春晚”点明时间,已是暮春时节,春天即将过去,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
  • “重门深院”则进一步渲染了封闭、幽闭的环境,暗示主人公被重重门户所隔,无法自由地与外界接触,也难以与心爱的人相见。这种空间上的封闭感与内心的孤独感相互映衬,增强了词的情感张力。

“草绿阶前,暮天雁断。”

  • “草绿阶前”描绘了台阶前的青草已经长出,象征着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但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草虽绿,却无人欣赏,显得格外冷清。
  • “暮天雁断”则是写傍晚时分,天空中不见归雁的身影。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雁断意味着音信全无,主人公等待的远方消息迟迟未到,心中的焦虑和失望愈发浓烈。

“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 “楼上”一词将视角从庭院转移到高楼,主人公站在楼上,遥望远方,期待着远方的消息。然而,没有人能够为她传递远方的音信,这使得她的思念之情更加绵长,化作了无尽的恨意。“恨绵绵”三字直接表达了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思念之情如丝如缕,难以割舍。

2. 下阕:情感的深化与时空的交错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

  • 这两句是对主人公情感的进一步剖析。“多情自是多沾惹”表明,正是因为自己多情,才会陷入如此深重的思念之中,难以自拔。“难拚舍”则强调了这种情感的执着与坚定,即使明知相思无益,也无法轻易放下对方。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正是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想要表达的核心情感。

“又是寒食也。”

  • “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人们会禁火、扫墓,缅怀故人。这里的“又是寒食也”不仅点明了时间,还暗示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寒食节的到来,意味着又一年的光阴悄然流逝,而主人公依旧未能与心爱的人团聚。这一句既是对时间的感慨,也是对命运的无奈叹息。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 最后几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凄美的夜景:夜晚,巷子里的秋千已经停止了摇摆,四周一片寂静,只有皎洁的月光斜照在庭院中,浸润着盛开的梨花。这里的“浸梨花”不仅写出了月光的柔和,也暗示了梨花的洁白与脆弱,仿佛与主人公的心境相呼应。梨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正如主人公独自一人在深夜中思念远方的爱人,充满了凄凉之美。

3. 艺术特色与情感表达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典型的婉约派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巧妙地融入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词中的景物如“草绿阶前”、“暮天雁断”、“皎月初斜”等,既是现实中的景象,又带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寄托了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此外,词中多次出现了时间和空间的交错,如“春晚”、“寒食”、“楼上”、“巷陌”等词语,既表现了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她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词人的独特魅力。

4. 总结

《怨王孙·春暮》是一首充满哀愁与相思的词作,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绘和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刻画,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痛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李清照以细腻的笔触和含蓄的情感,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凄美而动人的艺术氛围,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她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