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浣溪沙 · 髻子伤春慵更梳

浣溪沙 · 髻子伤春慵更梳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注释

慵:《花草粹编》作「慵」,《历代名媛诗词》作「恼」。 玉鸭熏炉:玉制(或白瓷制)燃熏香之鸭形炉。熏炉形状各式各样,有麒麟形、狮子形、鸭子形等;质料也有金、黄铜、黄铜、铁、玉、瓷等不同。 瑞脑:一种香料名。 朱樱斗帐:斗帐,覆斗形的帐子。 流苏:指帐子下垂的穗儿,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线盘结而成。 通犀:犀角的一种。《汉书·西域传赞》:「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通犀,中央色白,通两头。”」

译文

她因惜春而懒于梳妆打扮,日落西山后的庭院落梅散入凄凉的气氛中。月儿时隐时现躲入淡淡的云层中。她身卧象牙床榻上,室内瑞脑香薰弥漫。房间内的流苏帐饰被掀至一边露出了翡翠的装饰物,所枕的犀牛角枕依然起到御寒的效果了吗?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贵族女子伤春情态的小调。运用正面描写、反面衬托的手法,着意刻画出一颗孤寂的心。 上阕首句写人,「髻子伤春慵更梳」似是述事,其实却是极重要的一句心态描写:闺中女子被满怀春愁折磨得无情无绪,只随意地挽起发髻懒得精心着意去梳理。接下来两句是写景,前句「晚风庭院落梅初」中的「初」字用得极工巧,它使得写景之中又点出了季节时间:习习晚风吹入庭院,正是春寒料峭经冬的寒梅已由盛开到飘零之时。春愁本就撩人,何况又见花落!后句「淡云来往月疏疏」写淡淡的浮云在空中飘来飘去,天边的月亮也显得朦胧遥远。以「疏疏」状月,除了给月儿加上月色朦胧、月光疏冷之外,仿佛那还是一弯残月,它与「淡云」、「晚风」、「落梅」前后相衬,构成了幽静中散发着凄清的景象,完全和首句渲染的心境相吻合。上阕运用了由人及物、由近及远、情景相因的写法,深刻生动。 下阕通过富贵华侈生活的描写,含蓄地反衬伤春女子内心的凄楚。前两句写室内陈设极尽华美「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镶嵌着美玉的鸭形熏炉中,还闲置着珍贵的龙脑香,懒得去点燃熏香;织有朱红的樱桃花色的、覆盖如斗形的小帐低垂,上面装饰着五色纷披的丝穗。这里主要写室内的静物,但也有心情的透露,如「玉鸭熏炉闲瑞脑」中的一个「闲」字,不就闪现出女主人公因愁苦无绪,连心爱的龙脑香味也懒得闻嗅了吗!结尾是一个问句「通犀还解辟寒无」,句中的「通犀」指能避寒气的犀角,名「辟寒犀」,据唐·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开元二年冬,交趾国进犀一株,色黄如金。使者请以金盘置于殿中,温然有暖气袭人」,意谓:试问这只金灿灿的辟寒犀角,现在还会不会再把温暖宜人的气味释放出来?句中「还解」的一个「还」字点出了这样的内容:往昔之时,这只犀角曾尽心尽意地为男女主人布温驱寒;而今伊人远去,天各一方,犀角有情也应感伤,你到底还知道抑或忘记了为孤独的女主人避寒的使命呢?词人假借向犀角的设问,进一步刻画词中人触物伤情多愁善感的性格,也使句意曲折婉转、摇曳生姿,好似在微波细纹的水面上,又激打起一圈向周边渐渐扩展的涟漪。 该篇在写作技巧上的特点,值得加以强调的当推:炼字维妙,不着雕痕;未画愁容,愁态毕现。

赏析2

《浣溪沙 · 髻子伤春慵更梳》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属于小令词。全词通过对春天景象和闺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愁。词风婉约细腻,意境优美,情感含蓄。

一、词意解析

  1. 髻子伤春慵更梳
    “髻子”指女子的发髻,“伤春”表示因春天的到来而感到惆怅或忧伤,“慵”则表示懒散、无精打采。这一句描绘了词人早晨起床后,头发凌乱,懒得梳理的情景。春天本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但词人却因为内心的忧伤而无心打扮自己,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2. 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这两句写的是傍晚时分的庭院景色。晚风吹过,梅花开始飘落,淡淡的云彩在天空中浮动,月亮稀疏地挂在天边。这里的“落梅”不仅是自然景象,也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暗含了词人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而“淡云”和“疏疏”的月亮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进一步烘托了词人的心境。

  3.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
    “玉鸭”是指用玉石雕刻成鸭形的香炉,“瑞脑”是一种名贵的香料,“朱樱斗帐”指的是红色的帷帐,上面装饰着流苏。这一句描写了闺房中的精致陈设,香炉里燃着香料,香气弥漫,但词人却无心享受这些美好的事物,一切都显得格外寂静。帷帐低垂,流苏轻拂,更增添了一种幽静、凄凉的气氛。

  4. 通犀还解辟寒无
    “通犀”是指一种传说中可以辟寒的犀牛角,“辟寒”即抵御寒冷。这一句是词人的自问:这珍贵的通犀是否真的能驱走寒冷?这里的“寒”不仅指身体上的寒冷,更隐喻了内心的孤寂与忧愁。词人通过这一问,表达了她对温暖和慰藉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她内心的无助与迷茫。

二、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
    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融为一体。春天的梅花、晚风、淡云、疏月等景象,既是对自然界的描写,也是词人内心情感的外化。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词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 意象丰富
    词中运用了多种意象,如“髻子”、“落梅”、“玉鸭薰炉”、“朱樱斗帐”、“通犀”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词的意境,也增强了词的表现力。特别是“落梅”这一意象,既点明了季节,又暗示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逝去事物的哀伤。

  3. 语言凝练,情感含蓄
    李清照的词向来以语言简洁、情感含蓄著称。在这首词中,她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忧愁,而是通过描写闺中生活和自然景物,间接地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哀怨。词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深意,读者需要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词人的情感世界。

  4. 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词的结构非常紧凑,前两句写景,中间两句写闺中陈设,最后一句则是词人的自问。整首词层次分明,从外在的景物逐渐过渡到内在的情感,最后以一个疑问句结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情感主旨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词人李清照在春天里的孤独与忧愁。春天本是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季节,但词人却因内心的伤感而无心欣赏美景,甚至懒得梳妆打扮。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闺中生活的描写,词人抒发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温暖和慰藉的渴望。整首词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展现了李清照婉约细腻的词风。

四、结语

《浣溪沙 · 髻子伤春慵更梳》是一首典型的李清照风格的词作,通过对春天景象和闺中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词中意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李清照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了古代女性在闺中生活中的细腻情感,使这首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