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赋木樨
弄影阑干,吹香嵓谷。枝枝点点黄金粟。未堪收拾付薰炉,窗前且把《离骚》读。
奴仆葵花,儿曹金菊。一秋风露清凉足。傍边只欠个姮娥,分明身在蟾宫宿。
在栏干边欣赏自己的影子,对着嵯峨的山谷吹起洞箫,一派芳香的山谷美景,树枝上有许多金黄色如粟米般的花苞。花儿一时未足供收管及爇(shè焚烧)置于薰炉,他在窗前则静读《离骚》。园中不仅有光彩夺目美艳如一的向日葵可供奴仆服侍来观赏菊花美景。而且经历风霜后草木芳香浓郁依然足资观赏和欣赏这时庭院便旁若无人的似月中宫殿和嫦娥在人间住居一样,实在难得,可惜却没有美女相伴在身边来一同领略如此仙境美景啊。
辛弃疾的《踏莎行·赋木樨》是一首描写桂花的词作,通过对桂花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词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寄托。词中不仅展现了桂花的形态与香气,还融入了词人的情感与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弄影阑干,吹香嵓谷。枝枝点点黄金粟。
未堪收拾付薰炉,窗前且把《离骚》读。
奴仆葵花,儿曹金菊。一秋风露清凉足。
傍边只欠个姮娥,分明身在蟾宫宿。
整首词通过对桂花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清幽、高洁的意境。词人借桂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孤独。桂花的香气与《离骚》的忧思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情感氛围。
此外,词人还将桂花与神话中的嫦娥联系起来,赋予了桂花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桂花不仅是自然界中的美丽花卉,更成为了词人心中理想的寄托,象征着纯洁、高雅和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总之,辛弃疾的《踏莎行·赋木樨》不仅是一首描写桂花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情感与哲理的词作。它通过对桂花的赞美,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