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范网 诗词网 忆江南三首

忆江南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山寺月中寻桂子」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早晚:犹言何日,几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何日再次相逢。

赏析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词描绘苏州之美,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赏析2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对江南美景以及过往美好时光回忆的抒情之作。这三首词通过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诗人对江南的喜爱与怀念之情,每首都以“江南”为题,但侧重点各不相同。

第一首

  • 内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赏析:这首诗开篇即点明主题——“江南好”,接着用“风景旧曾谙”表明诗人对这片土地非常熟悉且怀有深厚的感情。“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生动而形象地描写,展现了江南春天特有的美丽风光。最后以反问句式“能不忆江南?”表达了作者无法忘怀这段经历的情感,同时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第二首

  • 内容:“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赏析:此诗特别提到了杭州,并具体描述了两个场景:一是夜晚在山中寺庙寻找桂花;二是躺在官府楼阁上观看钱塘江大潮。这两个画面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杭州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结尾处“何日更重游!”表达了诗人希望再次回到这个地方的愿望,流露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第三首

  • 内容:“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 赏析:在这首诗里,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吴地(今江苏一带),特别是提到了吴国宫殿。“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这两句通过描绘饮酒赏舞的情景,展现了当地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最后一句“早晚复相逢!”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相聚时刻的期待,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态度。

综上所述,《忆江南三首》不仅是一组赞美江南美景的作品,更是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记忆的深深眷恋。通过细腻入微的语言和富有诗意的画面,白居易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魅力与情感色彩的江南世界,让后人能够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