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闺中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全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女子的孤独与期盼。
诗的前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通过描绘北方(燕地)的春草如丝般嫩绿,以及关中(秦地)的桑树绿叶低垂的景象,营造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然而,这种美好的自然景色并没有给主人公带来喜悦,反而更衬托出她内心的孤寂与惆怅。这里的“燕”和“秦”分别暗示了男女双方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进一步强调了空间上的分离。
第三、四句“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女子在想象丈夫归来的时刻,却发现自己已经因为长时间的等待而肝肠寸断。这两句通过时间上的对比——丈夫未来的归期与女子当下痛苦的心情——增强了情感的张力。丈夫的“怀归”与妻子的“断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突显了女子的相思之苦。
最后两句“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表面上是在责问春风为何无端闯入她的闺房,但实际上是对无情现实的控诉。春风本应是温暖和美好的象征,但在女子眼中,它却成为了扰乱她心绪的存在。这里,“春风”不仅代表了外界的变化,也隐喻了丈夫迟迟未归的事实。女子对春风的质问,实际上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叹息。
这首《春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刻画,成功地传达了一位闺中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思念之情。李白运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将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深深的眷恋与期盼。同时,诗中的意象选择和情感表达方式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